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嚴經行願品疏(一)
2011/10/23 22:18:09瀏覽673|回應0|推薦0

  華嚴經行願品疏(貞元新譯華嚴經疏卷第一)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門澄觀述

大哉真界,萬法資始,包空有而絕相,入言象而無跡;妙有得之而不有,真空得之而不空;生滅得之而真常,緣起得之而交映;我佛得之妙踐真覺,廓淨塵習,寂寥於萬化之域,動用於一虛之中,融身剎以相含,流聲光以遐燭;我皇得之靈鑒虛極,保合太和,聖文掩於百王,淳風吹於萬國,敷玄化以覺夢,垂天真以性情。是知,不有太虛,曷展無涯之照;不有真界,豈淨等空之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者,即窮斯旨趣盡其原流,故恢廓宏遠包納沖邃,不可得而思議矣。指其原也,情塵有經,智海無外;妄惑非取,重玄不空。四句之火莫焚,萬法之門皆入;冥二際而不一,動千變而非多;事理交徹而兩亡,性相融通而無盡;若秦鏡之互照,猶帝珠之相含,重重交光歷歷齊現,故得圓至功於頃刻,見佛境於塵毛。諸佛心內眾生,新新作佛;眾生心中諸佛,念念証真;一字法門,海墨書而不盡
;一毫之善,空界盡而無窮。語其定也,冥一如於無心,即萬動而恒寂。海湛真智,光含性空;星羅法身,影落心水;圓音非扣而長演,果海離念而心傳;萬行忘照而齊修,漸頓無礙而雙入;雖四心廣被,八難頓超;而一極唱高,二乘絕聽。當其器也,百城詢友,一道棲神。明正為南,方盡南矣;益我為友,人皆友焉遇三毒而三德圓,入一塵而一心淨;千化不變其慮,萬境順通於道。
  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入普賢之玄門,曾無別體。失其旨也,徒修因於曠劫;得其門也,等諸佛於一朝;杳矣妙矣,廣矣大矣。實乃罄諸佛之靈府,拔玄根之幽致;昇慧日以廓妄,扇慈風以長春;包性相之洪流,掩群經之光彩;豈唯明逾朝徹,靜越坐忘而已耶!

       然玄籍百千,幽關半掩,我皇御宇,德合乾坤,光宅萬方,重譯來貢。東風入律,西天輸越海之誠;南印御書,北闕獻朝宗之敬。特迴明詔,再譯真詮,光闡大猷,增輝新理。澄觀顧多天幸,欽矚盛明,奉詔譯場,承旨幽贊,扛躍兢惕,三復竭愚,露滴天池,喜合百川之味;塵培華嶽,無增萬仞之高。

  大方廣者,所証法也;佛華嚴者,能證人也。
極虛空之可度,體無邊涯,大也。竭滄溟之可飲,法門無盡,方也。碎塵剎而可數,用無能測,廣也。
離覺所覺,朗萬法之幽邃,佛也。芬敷萬行,榮曜眾德,華也。圓茲行德,飾彼十身,嚴也。貫攝玄妙,以成真光之彩,經也。總斯七字為一部之宏綱,則無盡法門思過半矣。
                                      稽首皈依真法界 光明遍照諸如來
                                       普賢文殊海會尊 願得冥資讚玄妙
將釋經義,略啟十門
一、教起因緣
二、教門權實
三、所詮義理
四、辨定所宗
五、修證淺深
六、彰教體性
七、部類品會
八、流傳感通
九、釋經名題
十、隨文解釋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yanlz&aid=577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