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15 00:43:40瀏覽207|回應0|推薦1 | |
145 – 水陸儀文 水陸齋法會為中元普度盛典,相傳《金山水陸儀文》從前曾於《大藏經》中放光,於今檢閱《大藏經》並無此文。 年代久遠已難考證,不知今所用的《金山儀文》,是否完全出自南朝梁武帝朝的僧祐律師所作? 觀於水陸儀文,若以全篇「始終有條理、詳明且有章法、凡聖交替羅列、既約略而又能罄盡、達到辭理雙得」者,則以南宋四明山志磐法師所輯的《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六卷儀文最為允當。若按照《金山儀文》來啟建法會,除耗費多外又難以舉行,而行四明的《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反是節費用又易成,應該廣於長遠流通。 然而,這個儀軌絕大部分地區沒有人遵行,就連浙江各主要地區也沒人運用,僅四明山(寧波古稱明州,附近一帶又名四明)一地依此舉行,惟卻不直接按照原本,特意增加一些閒文,摻雜多餘的舉動,反而把一些重要處給省略了。真是可嘆啊!又在第五卷說法開導處,備陳(天台)三觀之旨似稍過於繁密,如果行文能更簡明扼要些,則無論幽明愚智都能兼利。如此不但盡美,也可達於盡善了。 註: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乃佛教經懺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種,係由梁武帝的《六道慈懺(梁皇寶懺)》和唐代密教冥道無遮大齋相結合發展起來的(見於南宋宗鑒法師《釋門正統》)。「水陸」之名,始見於北宋慈雲遵式法師(964-1032)的《施食正名》,係因「取諸仙致食於流水,鬼致食於淨地」而來(見於《金園集》)。 《金山水陸儀文》經北周、隋各代而漸衰,唐高宗咸亨年間(670-4),長安法海寺道英從吳僧義濟處得此儀文,於是再興辦法會於山北寺(見於《釋氏稽古略” 神宗元豐七、八年間(1084-5),佛印住金山寺時,有海賈到寺設水陸法會,佛印親自主持甚為壯觀,遂以「金山水陸」馳名。哲宗紹聖三年(1096),宗賾刪補詳定諸家所集,完成《水陸新儀》四卷,普勸四眾依法崇修,今僅傳〈水陸緣起〉一文。 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四明人史浩過鎮江金山寺,仰慕水陸齋法之盛,乃施田百畝,於四明東湖月波山專建四時水陸,以為報四恩之舉,且親制疏辭撰集儀文。孝宗聞之,特給以「水陸無礙道場」寺額。月波山附近有尊教寺,師徒道俗三千人,施財置田效月波山四時普度之法。僧眾更力請志磐續成《水陸新儀文》六卷,推廣齋法大興普度之道。 水陸法會自宋以後廣行於全國,尤其是戰爭以後的一種超度法會,以明朝洪武五年(1372)所修法會規模最大。明代江浙之間,有北水陸和南水陸之分。四明所行的《水陸新儀文》為南水陸,而金山(鎮江)舊儀則稱為北水陸。蓮池大師依志磐《新儀》而為,並稍事改削行於杭州。清代儀潤依蓮池之意,詳述水陸法會之作法規則,撰成《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儀軌會本》六卷,成為現行水陸法會儀式的手冊。其後咫觀更就蓮池《水陸儀軌》詳細增補論述,成《法界聖凡水陸大齋普利道場性相通論》九卷,略稱《雞園水陸通論》;此外,又撰《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十卷,皆為現行水陸法會之所取則。 淨域--2012.08.15
接下文 146 – 見僧過 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6722457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