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30 22:47:44瀏覽275|回應0|推薦7 | |
多少個多與少 2009.09.30 (三) 晴 今年全國高中地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獎,由斗六高中三位學生獲得;渠等本提出「斗六丘陵大湖口溪支流流路演育過程」之研究計畫,但在利用河階對比法下,發現縱剖面圖與課本所教的不同,遂激發三人進行鄉土實地調查。經深入研究發現,原來造成小河捨近求遠改道的原因,並不是課本所教的河川襲奪,而是土石流堆積所造成。這一個有關河川演育的論文研究發現,在八八水災之後特別受到矚目。 這次的調查研究,最大收穫是-「科學不一定全是眼見為憑,還要追根究底才行」。在大自然的發展中有其規律性,但這規律性往往時間很長,一旦發生卻被人們視為是突發性的災禍。以河川溪流的地形演育而言,一段時間後就會有潛在的危險,此如「加積時期」對堆積地之開發利用即是。明言之,雖住戶在該堆積地上居住數十乃至上百年都沒出事,但並不代表以後都是安全無虞的,這也是八八水災時,台東知本溪越界近百公尺將金帥飯店沖倒的原因。 人的生命數十近百年雖長,但比起一條河川之演育過程,實在是連充個零頭都不夠,也比見出人類之於大自然是渺小的。人之小在於見利即貪,雖明知有危險性存在,但是總以為不會那麼倒楣發生在眼前,若真不幸發生了災禍,便怨呀恨地一昧怪罪於他人救援不利。屏東林邊之地層下陷淹水,及高雄桃源等地之土石流區,不全都是明白的不適宜居住地嗎?但人總是要以一個「土親」為由,不肯將原本屬於地母的所有歸還,像這樣的強與自然相爭,不是身敗財散就是禍延子孫。 現今的大自然反撲,已不再是一域的小事,而是牽動全世界神經的陣痛。幾日前,中國總書記胡錦濤在聯合國大會上,首度先於美國提出要於二O二O年達到減碳廿%的目標,這讓美國感到壓力重重。為什麼中國如此快地提出配合計畫呢?原來大氣溫室的效應愈來愈嚴重,若放任二氧化碳不斷地增排,人類所得到遠不及於將失去的。遼河、海河、黃河、長江、珠江三角洲,既是中國的穀倉,也是工商人口的集萃地,一旦大氣溫度不斷攀升,可見的臨海精華地域便一一沉入海中。這樣的情況不再是百千年之後,而是可預見的數十年間,中國能不驚心自制防處嗎? 這個週末的中秋節註定因雨而泡湯,但是陰雨所成,卻是受到三個颱風的彼此牽引所成,是自我開眼五十年以來首見。掃過菲律賓的凱薩娜結構並不紮實,但九個小時降下近五百公釐的雨量,全境一片水鄉澤國。在同一緯度的東非,卻受到久旱之苦,索馬利亞、肯亞的農地根本無法種植,人民只有等待外援的救助。世界各地的氣候大亂,要水的沒水,不缺水的大盆傾倒。可聽過「九月雪」,這若發生在紐澳不足奇,於北半球副熱帶地區就太離譜了。新竹北埔的桐花本月份二度開花,原是五月雪的美景,卻又添個「九月雪」的奇觀。肯亞缺水久旱,但在首都奈若比西北兩百公里的一處鄉村,一夜間草地結上一層冰,原來夜裡下了一場真正的「九月雪」。 昨天,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發生芮氏八級強震,當大家還在關注海嘯的餘波時,今午印尼蘇門答臘也發生七點九級強震,這一些都是意外嗎?恐怕沒有如此地單純。人們可以見到立即性的災害,這些都是實在發生的情景,但是眼睛所見到未必是事實的真象,只因眼睛常受心之左右,看歸看總是不當一回事。人類有探究事理真象的能力,卻沒當下承擔改過與面對的勇氣,這便是人類最終自取滅亡的本因。當我們還來得及搶救資源保存實力時,為什麼仍放不下貪私的小我呢?大家不妨多想想「取於人者少、給於人者多」一語,多少個多與少,就是大命運的轉處。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