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1 12:10:14瀏覽211|回應0|推薦0 | |
去貪之法 2008.10.01 (三) 晴 昨天立法院程序委員會,將行政院所提「增訂『公務員違反財產來源不明說明義務罪』的〈貪污治罪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列入 禪宗說:「水清月自現。」公務員若奉公守法,即便增訂此項說明義務與刑責,也僅是備而不用;但是對於那些想官商勾結撈些肥水的人來說,卻是一道攔阻的拒馬;對於全體公務員乃至百姓來說,都是一項額手稱慶的好事。此項增修條文在治「貪」;貪欲者,眾惡之本。作為一位公務員,若貪求無厭,則百姓普受其害;作為一位宰輔乃至總統,如果貪婪成性,那麼社會國家將要衰亡。有一個乞丐向路人討錢,說:「先生行行好,給我一百元。」某先生停下掏一掏口袋,抱歉地對乞丐說:「我只有八十元。」這乞丐拿了錢,對那位先生說:「要記得,你還欠我二十元。」有心行善布施還欠債,只能說那乞兒太貪心了。 貪就在一個念頭上,打得念頭死便是「不貪」;然而貪與不貪卻難分別,是「是非」而不是「對錯」,是非還有更深一層的道德在裡頭。是非於念頭上便是善惡,不是對與錯的分別,而是善念與惡念的不容。北宋時,趙概與王堯臣、韓琦同榜進士及第,官居翰林學士、御史中丞、禮部侍郎等職,為人寬厚仁慈、樂於助人、行事嚴謹、克己修身。他在家中準備一個缸子,身邊總放著些黃豆、黑豆;當善念興起時,便於缸中投入一顆黃豆;若有惡念,就向缸裡投一顆黑豆。每天睡前數一數哪一個多,以便隨時內省策勵,終成一位德行高尚之人。 趙概的數豆法,一般人是做不來的,只因我們常會原諒自己犯錯,甚至降低標準自我合法化;是以,本是惡念卻漸漸成為可接受的想法,並日久做出違法犯紀的事情來。這種自我寬諒視惡為善的作法,便是是非道德所難以強制處,若社會沒有一善惡的標準,則公婆自說有理,到頭來總是惡人得逞。由此見得,行政院提議增訂「公務員違反財產來源不明說明義務罪」,真是有其必要性。 貪在於多求,《福壽全書》說:「萬種疾病的毒根,都生自一個『濃』字。濃於某事便造作毛病,化解的藥方就是一『淡』字。」濃是多,淡是少;《多少箴言》中說:「少飲酒,多喝粥。少吃肉,多吃菜。少開口,多閉目。少思慮,多梳頭。少群居,多獨宿。少積玉,多藏書。少求名,多忍辱。少求福,多行善。少煩惱,多歡笑。少動念,多修行。便宜不可再得,好事不如沒有。」這雖是養生之道,但實是坐忘之法,能將濃多去掉,淡少便好,這貪念也漸漸遠了。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