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08 13:05:18瀏覽241|回應1|推薦8 | |
自己就是敵人 2008.07.08 (二) 晴 早上簽著第四次模考的成績單,總分222分,看著兒子每一回穩定地進步,心中的擔憂釋放不少。從之前每科高低落差30分,到目前各科都上40分,顯然沒有特別偏好或放棄那一科。近四週的努力點滴在心頭,昨天半夜裡他仍勤做著習題,我說﹕「如果早聽我的話,也無須這般辛苦,要上前三志願都有希望。」他只是苦笑著。 昨天早上到學校替兒子領取二次基測准考證,老師拿出剛領回的證件,我訝異僅有薄薄的一疊,望著白板上的三年級在學人數「317」,心裡不禁盤算著,大約只有七分之一的人參加第二次基測。對於這一點,老師說﹕「許多人以第一次成績報名錄取,所以就不參加第二次基測。」但第一次各校僅釋放30%的員額(以公立高中為準),難道這些人都放棄了再一次的機會嗎﹖ 有的學生堅信「好還要更好」,也有一些則認為「好也好不到哪去」;這兩種型態的人都認識自己,但前者積極,後者消極,能否活得自在,人生的變數由此而起。在補習班中,有些學生的成績穩定保持在270分以上,他們不因成績而過度自滿,每天仍是早去晚歸認真複習課業,孩子碰到這群同學,自然也卯起勁力拼。 現今為消除受教的不平等,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能力分班,對於特殊專長的學習,則另開「資優班」評鑑學習管道。然有些學校也私下就「數理」、「語文」來進行分班上課,頗有昔日能力分班的味道。所謂「能力分班」,便是將同一級數的人編在同一班級裡,因為能力相當,不論授課或學習都容易進入狀況;唯一的弊病是,容易造成優劣的壁壘,而這一壁壘的形成,多在心態的嚴重扭曲上。 近來許多私立職校想改變學風,但歷來學生入學無須門檻,只要能繳學費的都歡迎,這種完全改造工程便十分困難,只好藉「能力分班」之屍以還魂。一些學校設立「綜合高中班」,一些則成立「普通實驗班」,明顯地要求入學成績門檻,或是150分,或須180分,不再是有錢就可以進來,要求的是「基本學力」。這些人差一點就可以進入公立學校,是可以雕塑的一群學子,只要使上補習班式的密集教育,醜小鴨也會變天鵝。 在人生中,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讀書卻是穩固的人生磐石。用錢財壘成的基座,會因市場變動而風化;以知識灌鑄的地基,天災人禍也不會減損一分。一個人汲汲營營地認識大環境,不如真真切切地觀照自己,認識自己才能戰勝敵人。 好還要更好,這是前進的動力,但千萬不能當做是目標,若成了目標就是妄想,因為沒有絕對的絕對。人生在世,失敗總是多過成功,討厭一定勝過喜歡,只因事事無法盡如人意。王聖人(建煊)說﹕「小弟有這麼差嗎﹖怎麼民進黨立委沒有一個人支持我。」顯然他還不認識自己,妄想全國的人都喜歡他;不得罪他人是不可能的,人活著便不要太在意惡意批評,即便聖者也有敵人。 失敗與挫折是認識自己的好時機,不知在哪個時空裡,我們得罪傷害了別人,如今只是時機到了,對方還以顏色而已。若自知前事之非痛切悔悟,則失敗挫折都是在消除業障;遇逆境心存感恩,可以重新認識自己,有機會看到過去的我;當智慧生起時,敵人也漸次遠去。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