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28 14:38:59瀏覽204|回應1|推薦7 | |
行為中的教養 2008.06.28 (六) 晴 什麼是奇觀﹖奇者不常尋見,觀也引人目光,兩者合一是謂「奇觀」。奇觀不必為絕景佳境,奇觀也必然是怪異少見;所以,觀奇無須翻山越嶺、尋幽訪勝,只要不經意地偶見巧遇,這奇觀便在眼前出現。 吃完早餐正欲跨騎機車離去,我瞄見奇景在旁,對著兒子說﹕「看看左邊。」兒子大笑地說﹕「太扯了吧!」一位年約十歲出頭的男孩,站在人行道上掏出小雞雞,對著路旁的汽車揮灑。我以為是尿急使然,不料他走了幾步遠,再掏出小鳥飛噴一番,頗為怡然自得。我將機車靠近,說﹕「小鳥快收起來,老鷹快來了。」兒子一直笑說﹕「太離譜了。」 前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黃崑巖先生有本書-《談教養》,其說﹕「誰見過風﹖教養在某狀況下,就會呈現在別人眼前。這與誰想見到風,必須從觀察被風吹動的樹葉去推斷,是同一回事。」這孩子大剌剌地當街連續噴尿,一如樹葉飄動的樣式,其教養之風如何吹來,顯然不會有好的源起。 教養來自於觀念,鞏固於紀律,發揚於倫常,見諸於行止;教養是人性價值,也是社會的無形規矩。有教養的孩子,思想觀念嚴謹,舉止談吐守分際,尊重他人敬業樂群;此非天生而是後來,無關貴富與窮困,全憑受教與養成,賴以點滴之積功,絕無一步可到位。 教養之成效,前者僅佔二成力,是「外入」;後者實居八成功,是「內化」。教育重要,人盡皆知,但如何教育﹖力道多少﹖走向如何﹖能否持恆﹖其變數非常的大。一般來說,對於教育一題,大家都有共識,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應俱全,孩子該知道的也都知道,親師能說的也都說盡,但眼口手腳都長在不同人的身上,撒出去便難隨時規範,故成效端賴好習性的養成。 習性的養成全於「在意」與「不在意」間,在意者向好,不在意者趣惡;如此一說,好壞習性又是一件為與不為的事。台北捷運被稱為是潔淨快速的公共運輸,連國外觀光客到台北來,都要讚不絕口。捷運空間的潔淨,有點像是民國初年的「租界區」,人員上下車知道要排隊,進入黃線便嚴守不吃喝,這樣的人民素質真是高尚。但出了捷運站,同樣的人卻又隨地丟垃圾,搶著上公車,這極端的兩種行為,該怎麼給教養打分數呢﹖ 行為中的教養,在捷運站時表現出九十分,但出了站卻只落到六十分以下,這一線之分便是觀念與態度,養成教育不落實,只是表面功夫,如此人格分化,行為便出現偏差。孩子的父母不曾教育嗎﹖不,認為說過便算數。孩子不曉得如此行為不妥嗎﹖知,只是不以為意。一切都是「隨便」惹的禍。 羅斯福總統的夫人讀大學時,暑期想打工賺錢並學習社會經驗;父親引介她到朋友的公司上班,老闆問她﹕「想做什麼工作﹖」她不好意思挑選工作性質,便說﹕「隨便。」老闆基於提攜後進之心,語重心長地說﹕「做人處事千萬不可『隨便』。」這「不可隨便」四字,此後便成為她勉勵社會新鮮人的座右銘。教養是什麼,於行為中察見「隨便否﹖」這便是具體成效,至於再多的方法、手段、途徑……,都要導歸於此來檢證;總結說,就是「養成」二字,在意便有教養,不在意就無教養,雖簡單卻也不容易做去呀!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