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放下歸於正常
2008/03/24 03:44:04瀏覽223|回應0|推薦7

放下歸於正常

2008.03.24 ()

    旅日前國策顧問金美齡昨日離台,行前在記者的訪談中說:「她對不起544萬台灣人765萬投藍選民不是台灣人,此後再也不是台灣人,以後若回台只是個觀光客。」這對不起從何而來?這「544」與「765」之分,無異又再一次撕裂族群融合;難道未投票給民進黨的民眾,就不是台灣人嗎?難道做不好便下台輪替不對嗎?難道還要回到「萬年政府」的時代嗎?

    英國作家康諾利(Connolly Cyril)於〈不平靜的墳墓〉一文中說:「日積月累的內疚和悔恨,不僅肇因於芝麻小事,也肇因於無傷大雅的樂趣。它們就像是垃圾桶,我的一生卻都得帶著它們;一想到這裡,我便感到萬物之中,就屬人類最無能、最天生不良。人類平均擁有七十年的壽命,卻何以只是依然故我,無可救藥地毒害自己的生命?為何人類把良心(conscience)當成了死老鼠,扔進井裡任其腐爛?」社會的不平靜便是有許多人自以為是,一如金美齡般自認「個人生活一百分,就缺一個心靈的國家」,這種認知導致她終身揹著垃圾桶流浪在日本。一句此後不再是台灣人,正無可救藥地毒害自己的生命。

    人與人間本就不同,若一切都要合順我意,那又何必群居共力呢?寬容才是社會祥和發展的動力。美國詩人及文學家愛默生(Emerson, Ralph Waldo)於《社會與孤寂》一書中說:「人在表面上儘管有所差異,但實際上卻都是一個樣子。我們便是如此假設身旁的伙伴;所以,若發現自己來早了,而別人的錶慢了,就會生氣與失望。事實上,我們永遠無法相互原諒的唯一過錯,就是意見有所分歧。」意見分歧的這一課,其實我們早已學會,只是不能真切地放下自我與包容他人,所以,總是不斷地生氣與失望。

    這一場總統選戰中,謝長廷固然是敗了,即便他在過程中有很多的誤失,但最後的結束卻收得很好,於台灣民主歷程中,他是與馬英九共寫歷史的一人。英國作家亞歷山大蒲柏(Pope, Alexander)《論人》一書中說:「人性之中,有兩大支配的稟性:自負-驅策之力;理性-使人收斂。兩者無善惡之謂,各有目標,或推動一切,或約束一切;運用得當,善莫大焉;運用失當,即為惡焉。」於選戰中,謝長廷咄咄逼人的自負,是其逆中求勝的驅策之力;在敗選後,帶領團隊深深理性致歉,更是其自我控制的收斂。這收放便是真功夫。

    選後有些人開始批判清算,也有人想回到街頭抗爭,這些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而是需要一種真誠負責的檢討與策進。黎巴嫩裔美國詩人紀伯倫(Gibran, Kahlil)在《先知》一書中說:「你終會自由,但不是當日子無牽掛時,或是夜裡不再匱乏悲傷時;而是當事情困擾著生活時,你能無拘無束地跳脫出來。……事實上,你所謂的自由,才是最大的枷鎖,儘管枷鎖在陽光下會閃閃發光,令人眩目,你為了自由而想拋棄的東西,不正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嗎?……你想擺脫的牽掛,是你自取的,並沒有人強加給你;你想驅散的恐懼,存在你心中,而不是被放在你手中。」自由人人所欲,但一切都須從不自由學起,因為對自由的限制,才有真正的自由可言。凡事提起終有放下的一天,提得愈久負擔愈重,而拋重只要鬆手便可,但許多人卻是做不來,所以一直無法回歸於正常。

    回歸正常就在一念之間,適當拋開執著便可達到。民進黨八年執政,可謂是「律師世代」的天下,也因為如此而使制度破壞無疑。同樣法律系畢業的學生,一個考上檢察官,另一個考上律師,在法庭中面對同樣的《六法全書》,但兩人卻會因某一條文而針鋒相對,這又是為什麼呢?法條沒有變,卻因為立場不同而爭得失去理性,這便是自我合理化的藉口。人若無私,便不起爭;放下自我,即無成見;轉個念頭,回歸正常;本來沒有,何庸自擾。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gong0501&aid=172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