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19 08:27:33瀏覽341|回應0|推薦8 | |
(元應法師手抄華嚴經的特展DM) 把幹活當修行 2008.02.19 (二) 雨 修行可有好處?這豈是世人能真懂的。惟有傻子才會修行,也只有傻子會日復一日做同一件事;但當「鐵杵成繡針」時,才知傻子非傻子,聰明亦非聰明。 行必獲利,這是一般人的投資報酬觀念;利有大小厚薄之別,但數大不一定好。一碗粥是果報,千萬元也是果報,這如果是在通貨膨賬嚴重的地域,千萬元也抵不過一碗粥。東非辛巴威的錢愈來愈薄,一張面額千萬的辛巴威紙幣,折合美金1.5元,換算為台幣還不到50元,連一碗廣東粥都買不到。這1.5元美金有多珍貴,當地拾荒者要兩個月不吃不喝才攢得到,也對照出一碗粥強過千萬辛幣。 修行必獲利,但多是看不見、數不得的大利;也許是冥冥中改了運,是暗地裡結好緣,是久病漸消身體硬朗,是心情愉悅少生煩惱;至於那「錢來也」、「名日隆」、「權及身」,只能算是此一大利下的副獎;懂得的人會特別珍惜身體,會更親近善緣,能歡喜少生氣;不懂的人拿副獎當頭獎向人誇耀,三花兩花之下,這副獎如辛幣一樣不值錢,當饑寒交迫時才痛徹心扉,原來副獎連一碗粥都不值。 南北韓邊境上有一座小寺院-「瑞嵓精舍」,這住著一位73歲的元應法師,他是南韓知名的禪師與書法家,在此苦修46年,素有「寫經通禪」之盛譽。高中時,他患肋膜炎休學在家,父親勸他到寺院休養,幾個月後他剃度出家。26歲時,拜別師父來到智異山,這是韓戰期間游擊隊的活動地區,流傳每一山谷都有死屍,他發心為冤魂做一些事,便開鑿岩窟設立法堂,這便是後來的「瑞嵓精舍」。 於建造精舍的同時,他發心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八萬七千兩百六十一字),以體現佛陀的無邊世界,以安慰因戰爭而犧牲的孤魂,並祈願世人和平相處。然不到五年身體便出問題,眼睛差一點失明,手肘也脫臼,但仍以十年功完成,完成後這些症狀又不藥而癒。後又再發心以金泥書寫,一沾一筆、一寫一劃,竟以五年時間完成。 這殊勝的法緣千里牽,手抄金泥《華嚴經》將於三月二日假國父紀念館逸仙畫廊展出十二天,實是善緣與實利之現。此一展出的因緣難思議;首是,雲林慈光寺圓教法師於韓國參訪時(2006.11),迷路誤訪精舍,在寺方隨緣簡介中,得悉寺藏手抄《華嚴經》原委,嘗試祈請開匣瞻仰國寶,不料元應法師一口應允,眾等一時感動莫名熱淚滿襟。 其次,一個月後,圓教法師再度參訪精舍。於交談中,元應法師希望國寶能出國展出,讓更多眾生透過此經見佛、見法、見僧,種下善根,並期許由圓教法師來承擔。圓教法師建議轉介其他大道場來承接,但元應法師安慰她說:「不必有壓力,就是妳了,妳要去完成它。」並囑咐說:「不為名,不為利。展期間不得募款、義賣,不要有記者會,不舉行開幕典禮。」 第三,圓教法師回台後,遍尋國內適當的展場,發覺只有逸仙畫廊夠大,可惜展期已安排到五年後。在難臆的因緣下,竟說服原借展單位讓出時程,確定於三月二至十三日展出。 這種空成有的緣變,應是修行的果報,而修行何為?元應法師說得好,那便是「幹活」,把幹活當修行來做。有位弟子請求出家,法師並不問他有何志向抱負,只簡單地提說:「你會工作嗎?」一般人以為入寺修行便是晨鐘暮鼓、唱誦念經、研學講教,殊不知修行都從灑掃炊洗中來,做不得日常瑣事,又怎能安心長住下來呢? 幹活說穿便是一「勤」字,深入一些即指「吃苦」,若要究竟圓滿就是「了業」。俗諺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由苦練心,知一切如夢幻泡影,是假;由苦出甘,了今生出六道輪迴,為真。「把幹活當修行」真不是一句普通話,可做可行、無怨無悔、能住能悟,這才真是修行人;所利及於眾生萬物,心安惟斯一得,此足矣!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