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14 00:28:01瀏覽142|回應0|推薦1 | |
眼中的珠淚與沙 淨域 2007.06.14(四) 晴
近來眼睛乾澀,醫生開了眼藥水(Ei Yen B12 & O.N.S.D)讓我滴點,多了一層溼潤,眼睛就比較舒服;但有時未按時點用,加上用眼過度,間有眼袋浮腫與眼屎過多的現象,用手去揉反而增加不適的感覺,閉目休養倒是最好的方法。
九十六年已快過了一半,至今立法院還在為總預算案爭吵,民進黨為綁住中選會委員,不惜犧牲預算案杯葛議事之進行;經過半年的攻防,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提議,將預算案與中選會組織法案脫勾,希望在週五的院會中三讀通過;於此同時,陳總統也順勢高呼「總預算案應無條件通過」,這一句「無條件」似乎就是「我說了算」,既無轉寰餘地又怎能盡望他人退守。政治不是一種藝術嗎?怎麼政治人物都搞不懂、做不來、硬梆梆。
大家聽過「杯酒釋兵權」吧!這就是政治藝術中的經典。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有兩位節度使叛亂,平亂後總是感到不安。有一天向宰相趙普訴憂,趙普提議將軍權收回,太祖認為這些人都是出生入死的弟兄,如此做並不妥當。一日,他邀石守信等禁軍統領去打獵,當衛隊不在身邊時,太祖對石守信等人說:「你們有人想當皇帝嗎?此時四下無人,可以取而代之。」統領們震驚跪下說:「不敢。」雖然這一招證明諸將之忠誠,但萬一還有第二次的「黃袍加身」該怎麼辦?這黃袍加身的疑慮,也在日後的酒宴中讓石守信等人,識大體地自動退休交出兵權,與皇室結為親家,退到地方上去安養終生。太祖不費兵卒、不見刀光,將唐末至五代的藩鎮之惡去除,真可謂是兵不血刃,雙蒙其利。
民主政治的主軸是「政黨」,故亦可謂是「政黨政治」。三人以上結黨,結黨必有營私,若不營私,就無須結黨分派。現在台灣有兩個大政黨,國民黨政黨版圖偏北,民進黨政治疆域向南,兩軍交鋒於濁水溪一線,這彰化、雲林一會兒藍一會兒綠,人民很辛苦。宋徽宗時宰相蔡京,在開封立了一個「元祐黨人碑」,將司馬光等人一一定為奸黨,這是自仁宗、神宗、哲宗以來黨爭的歷史遺醜。其溯於范仲淹的「慶曆新政」,起於王安石的「熙寧變法」,承於司馬光的「元祐更化」,續於哲宗的「紹聖紹述」,終於徽欽兩帝的「靖康之難」;文人相爭互不謙讓,最終賠上了北宋的國祚。王安石主政時,北方文人重臣不予支持,故擇用呂惠卿、章惇等人(元豐黨人);司馬光上台後廢新復舊,重新起用呂公著、文彥博、范純仁等人(元祐黨人)。其實在黨爭中,元祐黨人對新法各有不同的看法;屬司馬光的朔派,持全盤否定新政的態度;以程灝為首的洛派,主張恢復唐堯虞三代古制;而蘇軾所領導的蜀派,主張應時靈活多變,批評洛派不近人情,兩派相互攻訐最烈;是以元祐黨人被蔡京立碑入籍稱為「奸黨」,其來有自。
政府官員一如人身的眼睛,為國家發展指明方向;在朝者是眼珠子,在野者是淚水,一起一落角色互換,誰也缺不了誰。當沙子(外敵)入眼時,若沒有淚水的掖助,眼珠子一定受傷,此時唯有閉目(停止爭鬥),讓淚水充滿眼眶,使眼珠子往外轉動,才能齊力將沙子順淚水排出眼外。
政爭是國家的不幸,派鬥是一黨的災難;看看今日的政爭與派鬥,彼此都想為對手立碑(貼標籤),這眼中的珠淚什麼時候才能調和?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