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04 14:12:44瀏覽137|回應0|推薦1 | |
泥塑尚書 淨域 2007.06.04(一) 雨 兒子坐於桌前讀誦著〈木蘭詞〉,「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我隨興地接著讀誦,兒子好奇地問我:「這一首詞你也會呀!」我說:「這首詞還可以入唱,我以前都是用唱的,所以至今印象深刻。」畢竟時日久了,下半部的詞都落光了,將書本捧起順一次,隨口唸著「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木蘭詞〉所以流唱至今,且被迪士尼拍攝為動畫片,自有其傳誦的意涵,在隱隱的兒女之情中,突顯出「忠孝節義」的氣節,木蘭代父從軍以盡孝,戰陣却敵以盡忠,沙場甘苦以守義,凱歸無求以竟節,這是官場中「但求盡責不圖問達」的典範。 當木蘭立下戰功返朝時,天子(北魏)欲許以尚書郎一職,但被木蘭辭卻。在漢朝尚書僅是協助天子處理政務的內府人員,職位不高但權力很大;到魏晉時,尚書事務愈來愈繁雜,隋代後更設置尚書省,下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各部首長為尚書,副者為侍郎,是實際負責政令執行的單位。由此看來,木蘭不用尚書郎,也是一種不圖回報的表現。 一個政府的健全與否,用人很重要。明代學者朱國楨曾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在《明史》中,孝宗朱祐被視為是中興名主,其因主要是「有良好的個人修養,是用人唯賢的有道之君。」弘治一朝較之成化(父親憲宗)年間,其異在於「名臣輩出」。明朝無宰相,內閣有大學士,六部有尚書;成化年間民間有一諺語說:「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意指當朝之大學士與尚書都是一些無能之輩,成化年間的兩京十二部中,惟一王恕而已。反觀弘治一朝大學士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等誠心輔政,當孝宗視朝漸晏,便上疏糾正行為,頻與孝宗共商政事;王恕擢任吏部尚書(諸卿之長),所用之人皆是正人君子,六部尚書個個敢於直言,勤於議事,故《明史》說:「弘治二十年間,眾正盈朝,職業修理,號為極盛者,恕力也。」人才通常是帶有叛逆性格的,也最須要智者的知人善任。 一個職位安插一個人,表面上看來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要安置一位能發揮長才的人,這就考驗主事者的智慧。如果主事者的才庫只有兩口袋,那天下的英才盡流於荒野,難入廟堂之上。若人求位,上了任還得事事請示,觀人臉色,這尚書豈不就是泥塑的像,絲毫動彈不得。 前來兵部尚書(國防部長)換人,該算是爭奪下的戰利品吧!尚未交接就已先走馬換將,前朝的海軍泳將退下,補上空軍的凌霄飛將,從此一無章的人員甄補看來,只有「泥塑尚書」可茲形容。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