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書偶感。
2010/12/07 22:17:03瀏覽482|回應0|推薦6
「我該怎麼樣過我的人生?我該如何在社會上生活?什麼是可知的?這三個問題困惱人類多時。理想的情況是,人生帶給我們圓滿之感,大限來時了無遺憾﹔社會生活啟發我們普世責任感﹔知識教導我們週遭世界和我們自己心性的本質。」(馬修‧李卡德《僧侶與科學家‧引言》)

這一週與班上孩子們討論洪素麗〈萬鴉飛過廢田〉一文,文中她藉梵谷一生際遇和藝術風格,探討藝術家的創作精神,並疑問著:像梵谷這樣真誠熱烈的人,為什麼總有悲劇性的傾向?

洪素麗並沒有給我們一個很明確的答案,只暗示梵谷一生的焦躁可能源於「原生的焦慮衝動」。

於是,我想起在世俗人眼中擁有最好的條件(擁有良好的家世、學經歷背景)卻選擇出家的馬修‧李卡德。他出家的決定並非遭遇什麼不如意或困境,而是發現擁有再多的才華,再多的知識和藝術性的技巧,也不能使人們成為更好的人。

當然,我們不需要因此也選擇出家,卻不能不去長養自己的性靈,安頓自己的身心,而任由原生的焦慮衝動使我們倫理盲目,情緒狂走。而面對太過真誠熱烈的人,我必須承認,那種過度濃烈且全然傾注的情感,是我無法承受且可能會害怕逃避的,我想人與人之間即使親如家人伴侶,偶爾還是必須擁有獨立的空間與獨處的時間,否則衝突與窒息感也將快速的毀掉彼此的關係。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y1219&aid=467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