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風箏尾巴
2020/08/30 21:57:53瀏覽221|回應0|推薦2

.

不說難過,說了叫做笨。

小孩子為什麼“會”被風箏捲上天?
網絡上,下午一時只有TVBS的信息和影片,到了晚上,鋪天蓋地的,當然也是“轉帖”漫天,但是結論和批判只有一個:“風箏的錯”。
那麼風箏倒霉,本來還有個節的,現在也沒了,北邊沒了,南邊大概不會有種到哪裡去,意思就是台灣的風箏節很可能從此落幕。

真的是風箏的錯嗎?
網絡上的影片至少有了四個版本,但是也至少有一個版本說明了,那個長尾鳶格局的風箏,在第一次起飛時,是利落乾淨的,那麼突然接著的小孩被捲上天的影片,這是什麼剪輯目的?

沒人能否定小孩被風箏捲上天的“事實”,而是要怎麼的能夠探究事件的事實。
那種格局的風箏,用的材料是類似降落傘的特定塑膠布,布料本身的表面摩擦係數很低,如果拿來“長袖易舞”,要讓它打結都困難。

拿著這種布料製成的風箏,那條細長的平衡尾巴,如果是用手拽住,當風箏揚升的時候,說要憑藉雙手抓住不滑掉,那是小朋友不可思議的握持力量,

那麼一個15公斤重的小孩,憑什麼能在抵抗地心引力的加速度下,不但升空,而且能在G作用力下左右快速的左右漂移,最終安然落地。

要能做到這個結果,摩擦力是關鍵因素。
但是沒能夠找到任何一段影片,足以說明風箏尾巴與身體的接觸方式。
網上的標準語言只是“被風箏捲到飛上天”。
怎麼捲?
這是關鍵。

任何一個站著的人體或是柱樁,當風箏尾巴掃過時,尾巴的動作就只有一個,而要發生“纏捲”,風箏就必須來回的跑至少二次,有誰會在風箏第一次捲到時,拉住尾巴的等著第二次的“捲到”以完成“纏捲”?
理論上,只有在纏捲之下的去抓住尾端,這個時候的摩擦力和風箏尾巴布料的纖維方向變化,才能產生足夠的力量,維持布料的始終包覆著小孩的軀體而不脫落。

問題也就在這裡,當時的風力和方向並不穩定,風箏在管制區第一次起飛時,尾端是乾淨的。
而沒有影片的部分,說明了風箏曾經因為風力在管制區外落下,之後才又升上去。
按照前一日在現場的鯊魚風箏的經驗,當風力太低鯊魚接近地面浮動時,別說3個5個小孩了,連10個8個的都有,都去搶著抓風箏的布料。

那麼這個風箏細長的尾巴也落地時,而小孩的手抓著就會脫離,那麼在這個情況下發生了什麼事?

網絡上,看不見任何這方面的文字,新聞中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聲音。
這就一如所有車禍影片的新聞,當摩托車對著汽車直衝而上時,新聞的結論依然是卡車的視線死角,是轎車的A柱!

就正是因為這樣的新聞角度,當有行人無視來往車輛的直接穿越馬路,當然也就還是汽車的錯!
那麼風箏尾巴也能將人捲上天,當然就是風箏的錯!
疑惑嗎?
一點也不需要,那位才十幾歲就抱著槍玩的小朋友,如今長大了,口齒也更凌厲了,
哪天如果被他的槍子兒打到了,請準備鈔票賠他,幫他表達一下,是因為酸民擋住了他的子彈去路!

咱們的社會今天長的就是這個樣子,因為沒喝瘦肉精!
瘦肉精?真沒喝過!
其實是連雞精都沒喝過,因為沒錢,可以嗎?
但是聽說了“維護國民健康”這六個字改了秩序就更偉大,叫做:
“民維護國健康”。
所以風箏尾巴,
七月十二。





------------------------------------
說個故事;
小孩背著肩包,看見了一根會跑的繩子,他追著將繩子抓住在自己的肚子上繞著,那麼繩子在跑的時候,就會拉著他轉圓圈。
繩子在跑了,可是剛好卡在了肩包的肩帶處,小孩沒能隨著繩子的跑掉而轉圓圈,而是因為卡住了,被繩子拉住跟著繩子在跑。


.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eh1951&aid=14988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