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0-0625~27太平山之旅--見晴懷古步道
2010/08/04 08:02:11瀏覽893|回應0|推薦5

太平山海拔近2000公尺,以紅檜、台灣扁柏聞名,索道與運材軌道是太平山林場伐木時期的主要運輸工具,過去與八仙山、阿里山並稱台灣三大林場,原始森林也是台灣遊客最容易接近的天然原生檜木林。區內多條步道皆以運材軌道為特色改建,留有若干伐木時期的遺跡,吸引遊客進行深度懷舊之旅。其中全線以舊鐵道整建的見晴懷古步道,平緩好走且風光明媚,最受全家老少出遊青睞。
在往太平山方向通過白嶺後約10公里處即到達見晴步道入口,右側有一小塊停車場,可於此停車。步道位於多望溪右岸,在久雨出晴之際,蘭陽平原和蘭陽溪美景可以ㄧ覽無遺,是絕佳的眺望點。遠方天際線處可見峰峰相連的雪山山脈、桃山、大霸尖山、聖稜線等3000公尺以上的壯闊景緻,及瑰麗多變的雲海景象,又因午後常陷於五里雲霧中,反而湧起見晴的渴望,所以稱為「見晴」。

步道入口處
根據資料記載,步道全長5公里,介於海拔1890至2000公尺之間,迂迴曲折的鐵道路徑,自然與人文資產豐富,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刻意以自然生態工法整建了2.35公里,步行時間往返約2個小時。我們來到步道入口前,卻發現被工程用的黃色警示帶圈住,原來續行的森林鐵路遺跡至1.2公里的地方坍方並未修復,無法走到終點,幾經討論後,我們還是決定進入步道一探究竟。攜帶一些零食後便啟程了。

步道坍塌處


紅檜枕木築成的鐵道是見晴懷古步道的特色之一,沿途保留了運材軌道檜木橋、台車輪軸、轉轍器及工寮等各種歷史設備,並建置完善的解說系統。

鐵軌的轉轍器

伴著我們前行的鐵道軌跡,時而出現,時而斷裂,或隱沒於幽靜的濃霧中,經過風霜歲月的摧殘,枕木腐朽,橋樑頹傾,昔日風華已不復見,橋樑前的立牌說明著「禁止通行」,別有一番滄桑韻味。

荒廢的鐵軌

鐵軌前禁止通行的立牌

里程碑則以舊鋼軌搭配實木板而成,里程數烙印於木板上,散發自然的古樸,融合於當地環境中。森林中雖到處見到被鋸斷的巨木樹頭,藤蔓纏繞,但二代木的再生活力卻充滿著整個森林。

步道的里程碑

步道上的二代木
途中3座橫跨山壑的V字形繩索橋,是山爺爺的長手臂,走上去雖然搖晃,但繩索卻十分牢固安全,如同被山精靈呵護環抱著,增添了趣味與刺激感,而左側仍有可通行的步道。

繩索吊橋
經過步道600公尺處設立疊石親水區,森林天然的濾水器,水質清甘美麗,因水土保持良好,水質清澈、含砂量少,水由山壁瀉下匯集而成,冰涼沁心。

疊石親水區

中午在步道口用餐時,才發現有個設計很像郵筒的木狀物,其實是裝有垃圾袋,讓遊客欣賞風景之外,順便幫忙維持環境,撿拾垃圾,才能讓大家一直有美景欣賞,頗有教育及環保概念。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ankuang&aid=428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