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2阿里山眠月線
2023/03/10 21:58:45瀏覽1279|回應0|推薦10

2022—1128阿里山眠月線

位於嘉義阿里山的眠月線,又名塔山線,全長9.2公里,海拔高度約2,300公尺,原為1913年開發的塔山線前段,因921大地震受損嚴重,再加上數次颱風大雨侵襲,至今無法修復,卻成為近幾年的熱門登山路線

路線從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進入,沿途行經橋樑24座、隧道14座,往返需7至8小時,又因路經一葉蘭自然保留區,所以需事先申請才能進入。

雖然眠月線並不是難度很高的登山路線,因時有耳聞遊客落谷的消息,去年一度封閉,在經過加強安全的整修後,終於2022年5月1日又重新開放,不過也管制人數,每日350人,以降低路線交會時產生的風險,自然我們也不會錯過這次開放的機會,準備一探台灣最夢幻的高山鐵道。

從沼平車站開始,同時為祝山線與眠月線的起點車站,兩條支線共用約3公里的鐵道後才分開。再過去的路上只有幾個生態廁所,而車站有很乾淨舒適的公廁,可以在此小憩片刻,上廁所。

在過去的阿里山閣大飯店,歷史悠久,創建於日治時代大正八年(1919),原為木造二層樓建築,是當時日本人的招待所,旁邊有一條鋪石磚的小徑便是入口處

之前進入眠月線,許多遊客貪圖方便,冒險行走在祝山線鐵路上,會影響到列車行駛安全,所以林管處會不定期到場勸導,旅人需從塔山步道轉入。

步道起點便看見一些有趣的木造裝置藝術。

一整片紅檜森林高聳直立,很清幽。

步道從樹洞間穿越而過。

繼續沿著步道往下走,遇到叉路往右邊姊妹潭方向,走約20分鐘抵達了塔山步道0k的起點。

旁邊有一個很大的樹洞上面披覆著很多植被。

這段微陡上的階梯,接到跨越鐵軌的木棧橋

繞上去接到對面的塔山步道的道路。

邊走邊看到旁邊沿著祝山線的軌道,沿著塔山步道起起伏伏的林道。

十字分道,是祝山線與眠月線鐵道分岔處,約在鐵道3公里處,左邊眠月線,右邊是祝山線。

接到了一個休息平台,這裡就是塔山步道的2k處,也是旁邊眠月線的交會處。

沿著鐵軌走在蓊鬱林間,走著走著彷彿也進入了時光的隧道。

坡度平緩,沒有陡升陡降的問題。

第一個明隧道,距離眠月線起點約4.26公里處,越過拱形的隧道,眺望遠山景色,藍天綠樹,美不勝收

延伸的隧道為半開放式的空間,地勢平坦。

接著便要經過高難度的坍方崩塌處了,這裡是第一個坍方處,從山壁上崩落的土石,將隧道一切為二,看著毀損的鐵軌與崩落的殘跡,大自然的力量真是令人驚駭。

山壁上有架設鐵梯、鐵鍊、ㄇ字釘及繩索等安全設施,以利行人攀爬通過,但腹地狹窄,危險性仍高,需特別留心腳步,建議要控制時間,快速通過,莫逗留太久,影響他人行進。

來到對面銜接的隧道處,上方尚可見被擠壓破壞而裸露的水泥及鋼筋。

這是第二個明隧道,走過隧道後,頭燈就要準備拿出來使用了。

眠月線除了前面的兩座明隧道外,總共還會經過24座橋樑與14座隧道,隧道內並無照明設備,所以通過時需攜帶頭燈或手電筒,以利行進。

第七號橋梁

再經過一個隧道,中間是個崩塌的山洞,有時還需手腳並用。

進進出出幾個隧道後,約5.4公里處就會抵達廢棄的第一個車站—塔山車站,還留有木造岸式月台可以搭帳篷。

我們在平台上稍坐片刻,林間的小鳥不怕生的在周圍跳躍鳴唱,好不活潑。

這裡有提供簡易的生態廁所,就在月台旁往左邊的小路進去。

休息片刻後,往右邊鐵軌續行。

來到了3號隧道,一旁有小路可上到隧道上面取景。

4號隧道,緊接在3號隧道之後。

11號橋樑。

在過了12號橋樑,要進入13號橋樑前,便準備進入一葉蘭的保護區了。

記得將許可名單投入信箱中。

5號隧道旁也有小路可上去隧道頂端。

21號橋樑後,路跡有點荒涼。

在森林裡的木棧橋,不管是什麼造型都有股特別的魅力。

22號橋樑,據說是最高的橋樑,也是網美打卡熱點。

發現可能是廢棄的眠月車站的建築物,但已被草叢煙沒於深山荒林中。

又一處崩塌的路基。

倒下的巨木,因阻礙路線,已被鋸成兩段橫躺在鐵軌兩側。

24號橋樑,是最後一座高空橋樑。

石猴遊憩區,看到石猴遊憩區就快到今天的終點—石猴車站了,沒落的石猴遊憩區,上面有簡單的步道可走。

眠月石猴,石猴的頭被921地震震斷,已看不出石猴背影,看起來只是一般的岩石,令人唏噓不已。

石猴車站,這裡是眠月線的終點站,海拔2318公尺,車站因地震已傾斜且殘破不堪,可見當年地震規模之劇烈。

旁邊有遺留下來的廁所,安全起見未進入,往前約30公尺的地方,有另設生態公廁。

待大家順利平安的回程後,本次的眠月線之旅也就畫下的完整的據點,一路起伏僅約100公尺,相當平緩好走,除了沿途的鐵道、森林、隧道、車站、高空鐵橋等多重的夢幻美景之外,在親自走趟這條經歷歲月磨難的鐵道後,其美麗背後的哀愁令人無限感慨。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ankuang&aid=17831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