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督是我們的模範
2017/07/25 00:43:32瀏覽141|回應0|推薦0

 基督是我們的模範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作一個服務人群而不厭倦的僕人。祂來“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太8:17)以期輔助人類的每一需要。祂來驅除人的疾病、悲哀與罪孽的重擔。祂的使命就是使人類完全恢復原狀;祂來是要將健康、和平、完美的品格賜給世人。

  到耶穌跟前來求助的人,各有不同的景況,各人的需要也隨之而異;然而凡來的人,沒有一個不得幫助而去。從祂那裏湧流出一道醫治之能,人的身體、思想和靈性,就藉此而得成為完全。

  救主的工作是不拘地點、不限時間的;祂的憐憫是無限量的。祂的教訓和醫治的事業,有如此大的範圍,甚至在巴勒斯坦全地,也沒有這樣龐大的建築物,可以容下蜂擁到祂面前來的群眾。

    在加利利的青山旁,在行人來往的大道之上,在海邊並在會堂裏,在無論什麼地方,只要有病人到祂跟前,那裏就是祂的醫院。在各城各鎮,凡是主所經過的地方,祂都按手在痛苦者的身上,醫治他們。凡遇有心中願意接受祂信息的人,祂就以天父慈愛的應許安慰他們。祂終日為一般來到祂面前的人服務,到晚上還要去看顧那在白天必須為一家生計勞碌的人。

  耶穌擔負了救拔人類之重責。祂深知人類若不將本性和意志根本改革,就都必滅亡。這就是祂心上的重擔,其重量是無人能領略的;從幼年、青年,一直到成年,祂總是隻身單行的。然而凡來到祂面前的,就如身處天庭。祂天天遭受艱難和試煉;天天與罪惡接觸,看見罪惡在祂所要加惠、所要救援的人身上所有的勢力。然而祂並未失敗,也不灰心。

  在一切事上,祂無不使自己的心意絕對服從所負的使命。祂在各項事上都服從天父的旨意,就以此為祂一生的榮耀。在祂幼年的時候,祂的母親有一次在拉比(猶太教師,下同)的學校裏尋著祂,對祂說:“我兒,為什麼向我們這樣行呢?” 祂卻回答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路2:48、49)從回答中我們就可以知道,祂一生工作的關鍵了。

  祂的生活是一種時刻犧牲的生活。祂在世上是無家可歸的,不過有幾個仁愛的朋友,款待祂如同過路的旅客而已。祂為我們的緣故,來度一種最窮困的生活,來往服務於困苦缺乏的人中,祂往來於許多曾得其幫助的人中,卻沒有人認識祂,也沒有人尊敬祂。

  祂是時常忍耐,時常歡樂;一般困苦的人,都奉祂為平安和生命的使者。祂明白男女老少各人的缺乏,就都召請他們說:“到我這裏來。”

  耶穌一生的服務,醫病的時間比傳道的時間多。祂所行的奇蹟,證明了祂的話,說:我來並不是要毀滅,乃是要拯救。

    主無論到什麼地方去,祂仁慈的消息已經比祂先到了。凡祂所經過的地方,就有一班受祂恩惠的人,慶祝他們所得到的健康,並試用所得的新能力。大隊的群眾圍著他們,要從他們口中,聆聽主在其身上所行的作為。

    許多人平生初次聽見的聲音,就是祂的聲音;初次所講的,就是祂的名字;初次所看見的,就是祂的面貌。他們怎會不愛耶穌,頌讚祂,榮耀祂呢?祂走過各城各鎮的時候,像是一條散佈生命和福樂的巨流。……

  救主又趁著每次醫好人的機會,將神聖的真理種在人的心靈中。這原是祂服務的本意。祂將屬世的幸福賜人,乃為轉移人心,使之接受祂恩惠的福音。

  基督本可以在猶太的教師中佔有最高的地位,只是祂寧願將福音傳給貧窮的人。祂遊行遍地,使無論大街小巷的人,都可以聽見真理的道。在海邊、山旁、城裏的街道上、會堂裏,都有主的聲音在那裏講解聖經。祂也常常在聖殿的外院教訓人,以致外邦人也可以聆聽祂的講論。

  基督的教訓,與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講解聖經是那樣不同,以致引起了大眾的注意。當時猶太的拉比注重遺傳,以及世人的學理和推論。他們往往把人對於聖經所說所寫的話,代替了聖經的本身。基督的教訓卻以上帝的話為主題,祂時常用“經上記著說,”或是“經上說什麼呢?”或“你唸的是怎樣呢?”這樣的口吻,去對答問道的人。

    一遇有機會,無論是友是敵,祂都將真道告訴他們。祂宣傳福音的方法,是很明白而有力量的。祂的言語足以在先知和族長的教訓上,加上一層新的光輝,使人們對於聖經,能有新的會意。凡聽祂講論的人,以前從未看出上帝話中,竟有這樣深切的意義。

基督教訓之簡樸

  像基督那樣的傳道人是從未有過的。祂是天上的王,卻自卑取了我們的性質,以期站在人的立場上,來應付人的需要。立約的使者基督,將救恩的消息傳給天下萬民,就是一切自主的、為奴的、貧窮的、富貴的。祂那大醫師的名聲傳遍了巴勒斯坦全地。一般身患疾病的人,都來守候在祂所要經過的路上,希望求其顧助。也有許多人切心來聽祂講論,或者以受祂親手一摸為榮。這樣,祂就從這城走到那城,從這鎮到那鎮,隨地傳揚福音,醫治病人,--光榮的王穿了人類卑微的裝束。

  耶穌也參加國中每年的大節期,並對一般勤於外表禮儀的民眾,講述天國的事,將永生放在他們的見解之中。祂把那智慧庫中的財寶帶來給眾人。所用的話極其淺近,沒有什麼人會不懂或誤會。凡在悲哀或痛苦中的人,祂都用自己特別的方法去幫助。凡是靈性生罪病的人,祂就以溫柔謙恭的慈愛,為之服務,使他們得著醫治,增添力量。

  這位教師之王利用民眾熟悉的事物,作為接近他們的途徑。祂所用以表揚真理的方法,足使聽眾的腦中留下永久神聖的印象和同情,使他們覺得祂所講的,是和其福利絕對相合的。祂的教訓是如此直接,例證是如此適當,言語是如此娓婉而愉快,以致聽的人不由得心為之一動。祂對困乏之人說話的誠懇和直率的態度,使其每字每句都成為聖了。

不分貧富一視同仁

  祂的一生真是何等忙碌啊!祂天天到困乏悲傷的貧民家中去,向意志頹喪的人加以鼓勵,對痛苦遭難的人施以慰藉。祂存著寬大仁愛和慈悲的胸懷,遊行各處,做著這項救苦救難的工作。每到一處,總是帶幸福給人。

  耶穌不但為貧苦的人服務,同時也設法與富人接觸。祂結識了一般富有財產學識的法利賽人、猶太貴族和羅馬官長。應他們的邀請,赴他們的筵席,與他們的志趣和職業相諗熟,以期贏得他們的心,而將那永不朽壞的財寶顯示與他們。

  基督來到世上,是表明人若接受從上面來的能力,就可以度毫無污點的生活。祂用始終不倦的忍耐和同情的援助,去接濟人們的缺乏。祂以仁慈的輕撫,掃除人們精神上的疑雲和不安,將仇恨變為友愛,使疑慮化成信託。……

  基督不分種族、階級或教派,卻都一視同仁。當時猶太國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要把天上的恩賜挾為本國的利益,而排除世上其餘上帝家中的人。然而基督來打破每一堵隔斷的牆,祂來顯明其恩賜和慈愛,是像空氣、陽光,和滋潤地土的雨露一樣,漫無限止。

  基督的一生創設了一種沒有階級觀念的宗教,在這種宗教之內,無論是猶太人、外邦人、自主的、為奴的,都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團結,情同手足。基督的行動不含任何權術的意味。無論是鄰舍、生客、朋友、仇敵,祂都一視同仁。只要看見有人渴求生命的水,就引動了祂的心。

  祂總不以任何人是沒有價值的而將之丟棄,卻向每一個人施行醫治。在無論哪一等人之中,祂總是宣示適合實際和情形的教訓。人對於同類所顯的每一冷酷和侮辱的態度,只使祂更覺得,人類是何等的需要祂神性與人性聯合的體貼而已。祂努力要激發那最粗暴最無望的人,使他們生出希望,並保證他們可以達到毫無斑點的地步,可以得到美善的品格,俾成為上帝的兒女。

  祂時常遇見一般流落撒但桎梏之下,而自己無力擺脫的人。對這種頹唐、病苦,遭遇試探與墮落的弱者,基督就要說出最溫和最慈憐的話,這種話恰是祂所需要而能明白的。祂又遇見許多正在與那靈性之敵相對肉搏的人。祂鼓勵這種人堅持到底,保證他們必得勝利;因為有上帝的天使在其旁邊,要使他們得勝。

  當祂坐在稅吏的席上受上賓款待之時,藉著同情與合睦的仁愛,便表示出祂承認人類的尊嚴;而人也切望配得祂的信任。祂的話落在他們乾渴枯燥的心裏,具有賜生命和幸福的能力。人就受了新的感動,於是這些在社會上被棄的人,也有得到新生命的可能了。

  耶穌雖是猶太人,但仍毫無顧忌地與撒瑪利亞人聯絡,置本國的法利賽人的習俗於不顧。不管法利賽人的成見如何,祂卻依然接受這等被鄙棄之人的款侍。

    祂在撒瑪利亞人的屋中與他們同睡,在其桌上同食,與他們共分所預備的食物,也在他們的街道上教訓人,待之以極真誠的友愛和禮貌。當祂用人類的同情,把他們的心與自己接連之時,祂神聖的恩慈,就將猶太人所拒絕的救贖授給他們了。--《服務真詮》原文第17-26頁

取自《天路在線》之懷著《傳道良助》6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msign&aid=10708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