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止善格友切磋
2010/07/24 18:01:09瀏覽769|回應18|推薦40

小乘重渡己,大乘重渡人,大乘附合中國文化。

且以禪宗的心法: 般若(智慧)析談:

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有相----有物

明心見性----漸修

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無相---無物 

自性頓現----故稱頓教

自性能頓現否?----:「能」

: 一貧兒未受倫教,其母病,欲吃鯉。臥冰不得鯉,無錢買,去市場偷,不得,被打傷。母問:傷,何故? 隱其事。----撒謊。因愛其母,不學而能----自性頓現。當謊則謊。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ingjou18&aid=4257874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易水
心性太玄
2010/07/28 07:14

不過
談性 談心 說禪 說道
有幾人能了解 了解者 却又爭論不休

對人生有無實用价值 對世事能產生什么作用
不能治人 也不能治國 更不說平天下

哲学 宗教 祇能讓人各取所需
政治 律法 才是晋世的必須

                    易水

汪洋(筆名)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與止善切磋..汪洋又來胡鬧
2010/07/26 23:34

關於老哥"漏智"與"不漏智"我有一些想請教,想以您哲學家經驗,來看看小弟見解?

數學題:現今65E人口,從有人類開始搞不好已經死了一兆人了吧!!一世能證得菩提成那佛有幾個?比例非常少吧?我不會以為我是"兆"中之選。

邏輯:若對於智慧追求假設是無限大,要回歸0這個初始點有多難?個人認為一世頂多趨近於0..而在趨近於0的過程頂多明心..尚不達見性。

因此人不可能不漏智,因為那智是0。

宗教教義汪洋亂解:所以神派獨生子降世流血,血是象徵。代表神的焦慮所以放下梯子接引那每個人的趨近不足。是普世的慈愛及門票。而人類只要放棄自己,承認不該偷吃果子。

關於罪汪洋亂解:即使用無菌室培養一株生命,也不可能單單一樣生命而沒有其他微生物,因為生命本身就與微生物共存。

所以屬於人的一定有寄居的罪,一定腐敗。

汪洋認為無論是外到內或內到外那思維永遠成波動性,時時刻刻犯罪,因此要連走路呼吸都向自己不斷認罪懺悔(放下屠刀)。然後繼續好好生活,好好看這世界。然後簡單的爬上已經降下赦免的梯子就可以了!!

謝謝老哥這些天的陪伴,汪洋要出海。暫休!!

祝老哥身體健康平安!!

烈日春風(hsingjou18) 於 2010-07-28 10:13 回覆:

我的老師殷海光,他是邏輯實証論者,如果他還活著,我和他有得諍。知也無涯豈能實証?   是「漏智」,漏得太多,不知---止善同意否?

我的至友易水---認為談心性無用(見上格),但心性確是我一生為人的著力處。但我們相互尊重,60 多年來終生為友。

故然很玄,說懂的就是不懂。各取所需吧!

我相信:  釋尊、耶穌、孔子、蘇格拉底,可能相見甚歡?


止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合十稽首
2010/07/26 03:19
感謝  老姜先生提出觀點和討論。再貢獻些淺見分享:

我能否進一如此說:  「大乘是小乘境界和功德的延伸」

從意識層面或做學問的觀點看﹐以小乘為本﹐大乘為延伸﹐當然可以說得過去。但是我也可以說﹐有相同合理的立論可以辯解反之亦然。

我想是否要分大、小乘,或是將功和德看成兩回事,以及他們之間關係如何,是依觀心和觀事的角度而定。一切惟心造,  老姜先生請隨意、隨緣。試想無為之中,大、小乘﹑功和德﹐又將如何分別?

「格、致、誠、正」我認為有二途:

朱熹---即物窮理,由外向內得---智慧

陽明---心即理,致良知,由內省而外即事物得---智慧

都屬「有漏智」不等同佛家的「無漏正智---般若智」

在下總覺得朱王學派是在做學問,反而把道理攪和得太複雜了!說實在在下也搞不清楚他們二位內外之分的說法﹐而直接找到一個簡易的實踐方法。

至於這道﹑理﹑德﹑功﹑心﹑性﹑靈﹑身﹑良知﹑良能﹐到底是什麼﹐看各家書籍﹐也容易越看越迷惑﹐文字本身就是一大障!回歸內求﹐內觀﹐也許一時半載﹐還不能融通﹐但是長久於禪定中省思慮觀﹐一定會有體悟。

道德經說得精闢:「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智慧是無為中的現象。有意識之心就還停留在有為的層次,是不會有真智慧﹐而這些越做越多的學問都還是意識層面的產物!

道家的清靜和佛家的禪定都是趨近無為,也就是趨近智慧的功法。這些功法沒有一絲一毫是外求,也都完全符合「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反求諸己的精神。

這裡「漏」和「不漏」的分界也很簡單,任何心念行為如果造因果、落入輪迴就是
「漏」;如果能保持不造因果,不落輪迴,就是「不漏」。

致於「明心見性」乃「心如明鏡台」之「心」,須要拂拭,才能見性,這個性就是「自性」,所以說是神秀的漸修; 慧能「明鏡亦非台」無需拂拭,直見「自性」故曰「頓派」,他是天生慧根,不用修的。

頓漸的現象也可以從現在和累世的觀點看,我們可以說六祖累世歷劫修行成就現世頓悟的智慧。

磨練歷劫、一濁一障的去除就是修行漸進的過程,現世如此,累世亦如此。當遮蓋智慧的最後一障揭除之時就是頓悟,現世如此,累世亦如此。

貧童之例: 未學過孝的道理,不避犯戒偷竊,是「愛之至」。直悟為愛母而說慌,又犯戒,為突顯「真愛而犯戒」。如此比諭可否? (如言明,其母必自責,病更重乃至死)

我想請  老姜先生從「漏」和「不漏」的心念行為分析這事理對錯。人世諸事也都和這例中的取捨相似。但無漏圓滿的心行表徵並不一定合乎凡人的邏輯思維。

老姜先生   求真心切   精誠可嘉  感佩! 感佩!

烈日春風(hsingjou18) 於 2010-07-28 10:45 回覆:

我歷經較多的苦難,體騐到人生的無奈----

慧能 隨獵隊,不能止殺,吃肉邊菜求生。聖嚴是我南通老鄉,出家後隨軍來台,(星雲也是)在營十多年,若在戰塲,能不殺人乎?  出生在象牙塔裏的人和「戰鬥人生」是不一樣的。故能悟出---貧兒為 「至愛而犯戒」之例。

涉及佛學,但在佛門外。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小乘與神秀 惠能之偈
2010/07/25 13:59
閣下談大小乘與神秀 惠能之偈 以下文章讓您參考
蓮生活佛對大小乘之定義如下:
如果由宗派來分:
在印度,中觀派及瑜伽宗是大乘,其他是小乘。
在中國,俱舍宗及成實宗是小乘,其他是大乘。

依修法來分:
聲聞緣覺之法是小乘。
六度之法是大乘。

依經典來分:
華嚴般若等是大乘。
四部之阿含經等是小乘。

但開悟的活佛 如此認為:
“在禪定之中,飛行的自自如如,在禪定之中得自自在在,在禪定之中大轉法輪,在禪定之中神通遊戲。
  我是一乘法。
  由一乘演說一切方便。
  給大乘人于大乘法。
  給小乘人于小乘法。
  我如此認為,小乘是根,大乘是樹,樹與根實不可分也,實是一乘,如此互不障礙。”

至於神秀及惠能之偈 一說有 一說空 均未開悟
直到五祖為六祖講金剛經時 六祖才開悟
關於活佛談論神秀及惠能之偈
請看本格第三頁

「菩提樹」下談神秀
「真如」底下話惠能

兩篇文章 謝謝

俗客祝福
烈日春風(hsingjou18) 於 2010-07-25 15:51 回覆:
綱領分明,謹受教。以後煩開點,祈不棄。謝謝!

汪洋(筆名)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
2010/07/25 12:39

我知道老哥是論文化,我也覺得基督教義要符合中國文化很難(當初景教也拐了個大彎)。小弟從市場論入手論適合中國的宗教(或會被官方默許)並未指定何者。

小弟也贊同西藏政教合一要改革。甚至認為有可能在當地會消失,並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其他地區。

您跟止善繼續交流,弟只是路過插插嘴!!^^

烈日春風(hsingjou18) 於 2010-07-25 15:54 回覆:
又有「俗客」加入指導,請留意。

汪洋(筆名)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特別說明
2010/07/25 03:43

1.心靈自由度高絕對社會協調性高

2.適合中國的不可以論是哪種宗教,而是負責興教的團隊裡面的那一群人普遍給中國的認知。畢竟文革後,所有宗教就是一張白紙,都站在同一起跑點。

烈日春風(hsingjou18) 於 2010-07-25 04:54 回覆:

記得江澤民和柯林頓的宗教對話: 顯然江把宗教信仰視為迷信,是「唯物主義」的心態。胡、溫好像沒有這種粗疏的言論,而且已注意到心靈高度。


汪洋(筆名)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適合中國的宗教
2010/07/25 03:37

定義:

橫坐標修行方式(入門法/行為論)

(左邊)先約束外在行為到內外一致之修行最高境界(由行為修行導引)

(右邊)先放棄內在心靈到行為真善美(由內在心靈呼求)

縱座標心靈改革程度(心靈自由程度)/普遍深化程度/或社會妥協性-

(下方)教徒心靈改革程度(心靈自由程度)少/普遍深化程度低/或社會妥協性低

(上方)教徒心靈改革程度(心靈自由程度)高/普遍深化程度高/或社會妥協性高

歷史上,宗教都經過極權整體為了穩固政權而扶植。

最近中國開始反省低俗文化,有可能會興起心靈重建。也有可能會扶植宗教。我個人認為偏向右上方象限宗教較容易適合中國政權。

烈日春風(hsingjou18) 於 2010-07-25 05:44 回覆:

我認為教義和文化要分開,十字架象徵教義,教會建築物型式是文化,教義也要配合當地傳統文化。基督教在中國無疑仍是---洋教。

你說: 左邊----是由外向內,是從戒、定到慧。是格物致知----外功

          右邊----是由內向外,應是明心見性。是致良知---------內功

政教要分開,西藏的政教合一農奴制要改革

你用上下方來說明妥協性高底是對的----我相信老子、孔子、佛陀在一起是好妥協的。

不知你認同否? 請留意我下次再向止善討教。   05:43 我要上山運動去了。


止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淺見回覆
2010/07/25 00:53
只是一些淺見分享﹐看看一笑置之就好。

小乘重渡己,大乘重渡人,大乘附合中國文化。

在下對這大小乘的分別倒是沒有太多的取捨!兩者都是修行的法門!小乘重功﹑大乘重德﹐互相增長﹐功德都要圓滿﹐才得正果。儒家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小乘的重點。甚至修身中的功夫也有許多和小乘精神一致。齊家﹑治國﹑平天下則完全和大乘精神一致。所以在下倒覺得小乘﹑大乘都很符合中華文化﹐沒有什麼衝突。

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有相----有物

明心見性----是漸修

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無相---無物

自性頓現----故稱頓教

我不太清楚先生對「明心見性」的解釋。「明心見性」是個境界﹐是個目標。修證的過程中的確有漸頓的進境﹐但我不太清楚先生如何將「明心見性」與漸頓連用?

「有」和「無」只是相對的觀念﹐「道」包括「有」﹐也包括「無」。入世的修法﹐都屬有為法。而在世大多數人的修行過程都是從有至無﹐而後由無至有。兩者都不可偏廢。正如道德經首章所言︰「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自性能頓現否?----曰:「能」

漸頓是證悟經驗﹐自己有了經驗﹐「漸﹑頓」的辯解就無所謂了。修程要經驗的還不只是「漸﹑頓」﹐還有進境和退轉﹐坦途和荊棘﹐善福和困厄!沒經過鍛煉的心怎會是如金玉般的精誠之心呢?

例: 一貧兒未受倫教,其母病,欲吃鯉。臥冰不得鯉,無錢買,去市場偷,不得,被打傷。母問:傷,何故? 隱其事。----撒謊。因愛其母,不學而能----自性頓現。當謊則謊。

這個例子中的作為只是錯的程度問題!絕對的對錯並不存於人的意識判斷之中。絕對的對錯是以「漏」和「無漏」為依歸。有漏的一切很難能成為絕對「對」的事!



烈日春風(hsingjou18) 於 2010-07-25 14:23 回覆:

就卓見覆如下:

儒家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小乘的重點。甚至修身中的功夫也有許多和小乘精神一致。齊家﹑治國﹑平天下則完全和大乘精神一致。所以在下倒覺得小乘﹑大乘都很符合中華文化﹐沒有什麼衝突。我認同。

我能否進一如此說:  「大乘是小乘境界和功德的延伸」

「格、致、誠、正」我認為有二途:

朱熹---即物窮理,由外向內得---智慧

陽明---心即理,致良知,由內省而外即事物得---智慧

都屬「有漏智」不等同佛家的「無漏正智---般若智」

」致於「明心見性」乃「心如明鏡台」之「心」,須要拂拭,才能見性,這個性就是「自性」,所以說是神秀的漸修; 慧能「明鏡亦非台」無需拂拭,直見「自性」故曰「頓派」,他是天生慧根,不用修的。

貧童之例: 未學過孝的道理,不避犯戒偷竊,是「愛之至」。直悟為愛母而說慌,又犯戒,為突顯「真愛而犯戒」。如此比諭可否? (如言明,其母必自責,病更重乃至死)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