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6 23:57:07瀏覽674|回應3|推薦33 | |
五、浙江省主席 陳儀在上海閒居了一年,埋首書報之中,偶而會見來訪之友人故舊,甚少外出,同時受糖尿病之苦,無意仕途。他曾作一詩以明志: 「杜門却掃且山居,壯志消沈耳順餘; 如此江山如此過,幾番功過幾番悲? 膏肓痼疾誰知曉?腐朽神奇願己虛; 天外仙人應識我,此身何惜付乘除。 一九四八年六月,蔣介石忽又禮賢下士的請曾在日記中被他指責為 「以虛矯自飾為能」的陳儀出山,任浙江省主席。 據陳的秘書蔣授謙記述: 「一九四八年春…蔣(介石)以浙事相屬,陳儀以體力衰弱不勝繁劇相辭,向蔣建議起用壯年,如李良榮(黄埔一期,閩南人,後來發佈任福建省主席)。蔣以浙江情況複雜,形勢日緊,需要老成,希望陳儀出任浙江省政。在座之人(有宋美齡)交相敦促,辭不獲已,勉承新命。」(註二十六) 一九四九年留在大陸之陳儀另一舊屬錢履周,對陳儀出任浙江省主席一事亦有記述: 「一九四八年六月中旬某日,蔣(介石)忽叫陳(儀)到南京面談。陳早上到南京,蔣就請吃午飯。那時解放戰爭節節勝利,東北已將解放,蔣眼看平津保不住了,便想在長江一綫負隅頑抗。他認為湖南和浙江戰略位置重要,前者北通武漢,後者北鄰南京、上海。兩者都要由軍界中資格老的去看家,於是擬讓程潛回湖南,陳儀回浙江。蔣在午飯桌上對陳儀談此問題,宋美齡也在一旁幫腔,慫恿陳儀說:『全靠老朋友助一臂之力,共渡難關。』陳儀辭讓說:『在臺灣搞得不好,累了中央增加憂慮。現在正閉門思過,何能再負責任?』蔣說:『不要提臺灣的事了。中央如不把駐臺的部隊調走,何致發生暴動?這責任不能推到你一人身上。目前的問題比臺灣更重要,更危緊了,不得不借重你。希望你從公誼私交兩方面想一想,概然答應下來!』陳就不再推辭了。」(註二十七) 陳儀任浙江省主席僅八個月即因慫恿「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緩和與中共軍隊間之對立活動,而被解除浙江省主席職務。他任浙江省主席雖僅短短數月,但還是做了一些值得一提的事。 擬訂「浙江十年建設計畫」 陳儀出任浙江省主席時,已六十四歲了,自忖不會任職太久,而又想能為家鄉的長遠發展有所貢献,所以他上任時,就在省政府設立了一個考核委員會,由省府各廳、處、局、會等單位提供基本資料,再以蘇聯的計畫經濟為樣本,擬訂了一個「浙江十年建設計畫」,經省府委員會通過,做為浙江日後發展的籃圖。陳儀在會上說:「以今天的時局和財力論,這個計畫的實行是困難的,但我們有了這個計畫,至少可以留給後來的人做參考。」(註二十八)這個計畫於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佈。 如:成立「浙江省輕便鐵道籌備處」 籌辦「農民學校」 辦理「二五減租」 以瑴作薪〈因法幣惡程性眨值之故---------易註〉 鏟除「漁霸」 陳儀離開臺灣後,己無意仕途,本不願出任浙江省主席,但因蔣介石誠意相邀,不便峻拒,勉強同意,但自認年歲已高,且時局不定,不知能為桑梓服務多久,故萬事之先,在於擬訂長期建設計畫,俾後來者有所遵循,得依渠理想,建設浙江,造福鄉親。可是他上任僅八個月,即被解職,這應是他所未料及的 六、處死 一九四九年二月二十一曰陳儀卸任浙江省主席,二十三日在上海住所遭軟禁, 陳儀是一位有理想、肯做事、有魄力、敢擔當的政治人物。他無論擔任什麼職務,都想竭盡己能為國家、人民做出貢献 —— 小自掘井、鋪路,大到將臺灣金融體係獨立於大陸之外 —— 不計個人一時之毀譽。他這種勇於任事的積極態度,正犯了中國官場「多做多錯」的大忌。尤其是他「節制私人資本」的理念,易被詬為「阻礙人民發財」,而「發達國家資本」的許多公營措施,往往又需龐大公務機構執行,行政效率常因機構大、人員多、規章複雜而受影響,同時執行人員亦易有舞弊機會。這些都是公營企業以及政府干預市場經濟的通病。此等現象,在吏治不上軌道、行政人員廉能難獲保證時,更為顯著。因此過度干預自由市場之財經措施,往往利弊互見,本不足奇,關鍵在於是否利多於弊以及能否防微杜漸,逐步改進。以陳儀在臺灣所行的財經措施為例,他堅持的金融獨立、所設之公營企業以及專賣政策,在他離職後,多被延續,有的至今尚存。他辦理的「公地放租」措施,更被進一步地推行成一連串的「土地改革」方案。可見陳儀的許多施政,在執行之技術層面,或有瑕疵有待改進,但就政策方向及長遠利益而言,多應肯定。 陳儀在臺灣舉辦的地方政府首長及民意代表選舉,縱在日後戒嚴期間,仍續辦理,為臺灣之民主政治,立下基礎,其功,誠不可沒。 〈陳儀就任浙江省主席僅八個月就被解職,嗣後一年半後在臺以〝煽惑軍人逃叛〞罪,被執行槍决,其詳後述。有關他的人格特質見原著。以下先看他在臺時期的功過,二二八事件自然就是他事業的終結。然後再節銾他的獲罪始末,待續…….. 易註〉 陳儀一生以造福人民為已任,又因本身是軍人,且實際帶過兵,打過仗,瞭解戰爭的殘酷與破壞性,所以基本上他是反戰的,尤其反對內戰,不願見到中國人手足自殘,地方建設遭受破壞,人民經歷災難。 七、反戰言行與被押原委 陳儀任職浙江省主席時,擔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的湯恩伯曾與陳儀商量杭州布防問題,陳儀就對湯恩伯說:「杭州素來是歷史文物重要地,並非兵家要地,何況是國際有名的風景區,花園都市,無論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都未遭戰爭破壞。我是浙江人,在孫傳芳時代,我就受杭州父老之託,要使杭州免於戰火,難道我今日能忍心見杭州百萬鄉親和歷代積存下來的名勝古跡付之炮火之中。希望你不必再提杭州布防事宜。」(註九十二)他又曾對湯說:「國共打了這麽多年的仗,兩敗俱傷,徒苦人民。現在勝負之局已分,應及早謀求和平,使人民恢復安定的生活。」(註九十三) 一九四九年元旦,陳儀在慶祝會上致詞公開表示:「對日作戰,創巨痛深,萬萬不能再有內戰,此後應同心同力,促成和談。」(註九十四)陳儀顯然不願見到內戰蹂躪江南,衷心期盼國共和談成功。 一九四九年一月,國、共戰爭,消長之勢已極為明顯,雙方代表進行和談。蔣介石在各方壓力下,宣佈「下野」,辭去所有政府職務。陳儀於蔣「下野」一週後(一月二十七日),將一封親筆寫的簡箋及一張字條交給外甥丁名楠,囑赴上海面交湯恩伯。簡箋只是引介丁君。字條沒有上、下款,也沒具名,是以毛筆直行書寫,全文如下: 「 一、軍隊宜緊縮。 二、待遇宜提高。 三、駐地宜規定。 四、軍風紀嚴肅。 五、滬防禦工事宜停止,已徵集之材料,酌量歸還。 六、營房宜多建 。 七、徵兵宜減少或竟停徵。 八、軍事機關宜緊縮,事權須統一。 另又以鋼筆寫下: 「甲 一、儘先釋放政治犯。 二、保護區內武器軍需及重要物資。 乙 一、約定○地區 在區外停止 暫不前進。 二、依民主主義原則 於○ , 八、結 語陳儀一生的行為準則就是愛國、愛民。他無私地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給國家,為人民造福。他甚至認為自已是為了追求國家和平與人民安寧而死,故臨刑正氣凛然,無懼無悔。他的從容受難,也顯示出內心的平靜以及頂天立地的軍人本色。深愛臺灣,曾為此一寶島嘔心瀝血,臨終前尚念着臺灣的青年子弟以及臺灣的未來。[作者註:此文原經「傳記文學」雜記2009年2月及3月號分載,嗣於2009年11月略做增修]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