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2 06:21:42瀏覽41097|回應93|推薦19 | |
曾經身為一名生技產業記者,宇昌生技從發起到後來的變化,我相信除了當初參與過程的科學家、企業家及官員,沒有人比我更熟悉。 回頭看2006年到2009年自己寫過的報導,如今部分資訊再度被引用,引用者基於不同黨派與不同媒體的立場,出現了不同的詮釋,讓我更加懷念過去單純追求真相、真心期待台灣生技產業會更好的那段日子。 這兩天偶與參與過宇昌生技運作的科學家及官員們聊了一下,我相當驚訝他們之間的態度竟然也不一致,有人肯定蔡英文,但也有人否定蔡英文。 我自己的看法有幾項: 一,宇昌生技成立過程中,是否有精心策畫圖利之心存在裡頭,我並不清楚,但蔡英文絕對不是主要的參與者,和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也無關聯性,旋轉門條款?那是法律專家要辯證的專業問題。 二,宇昌生技通過國發基金的撥款過程,是否有貪一時之快,違反正當程序之嫌?可能!當時成立過程卻同時有兩個時間壓力,一是與Genentech談判的時間壓力,另一是執政黨可能改朝換代的壓力。 三,不少政客與媒體以蔡英文圖利之心質疑她,這是事後諸葛的看法,也是對生技產業不了解,宇昌生技就像大多數新藥研發公司一樣,至少在2007年以前很沒有賣點,台灣企業(政府也一樣啦)對於新藥產業的風險相當畏懼,要他們投幾百億元去建廠是毫不手軟,但要他們花個幾十億元去研發新藥,可以反覆談了好幾年仍撥不出款來,宇昌生技最初募資過程也有這情形。 四,也有政客及民代質疑宇昌生技至今仍然虧損,每股淨值只剩下個位數,這還是對生技新藥產業不了解,台灣目前的財報,尚無從將新藥在人體臨床試驗的進度列入無形資產,跨國藥廠正在待價而估宇昌生技,在台灣還被邱毅視為空殻公司。 五,馬英九政府的兩岸開放政策,或許是支持他勝選的有利條件,但在選前最後一個多月強打宇昌生技案,卻有可能成為一個敗筆。執政黨會發現,有不少單純想發展生技產業的科學家會跳出來替蔡英文講話,到時是否連同這些科學家一起批鬥下去?以後還要不要靠他們為執政黨規畫生技產業政策?執政黨如何在選戰中切割他們與蔡英文,可需要花很大的功夫。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