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旅遊‧風情 – 南京 (大陸)
2015/05/31 20:00:25瀏覽3196|回應11|推薦170

偉人陵園、跨江大橋、十里秦淮 - 2014年大陸旅遊紀行 (2)

20145月大陸江南旅遊, 南京是第4日的行程, 當日遊覽了中山陵、長江大橋、十里秦淮夫子廟三處景點. 整個行程由於緊湊, 景點停留時間匆促短暫, 加上處處遊人繁多, 只有留下為數不多的遊覽掠影. (部份景致畫面雷同,還請包涵)


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先生於民國14312日逝世 (西元1866 – 1925), 民國17年奉安長眠於中山陵.
中山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東鄰靈谷寺,西毗明孝陵. 1926年啟建, 1931年全部工程完成, 整體陵墓平面呈警鐘形, 共有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四大主體建築.  建築設計, 採用了中國古典宮殿式建築的大屋頂造型, 並以藍色琉璃瓦、白色花崗石牆面的藍白色調對映構築,表現出陵墓宜古宜今的沉靜恢弘氣度和莊重肅穆.
中山陵於2010年開放免費參觀謁陵, 每年約有800萬人次到訪遊覽.


中山陵景 (1).  博愛坊.
陵園入口牌坊, 為一座三間四柱三樓建築,
中門橫楣上的石額,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二個鎏金大字


中山陵景 (2).  謁陵大道.  
雄偉壯麗的雪松, 聳立在大道兩旁, 守護陪伴著陵園, 過去、現在、未來.


中山陵景 (3).  陵門 (中山陵的正門).
陵門為單檐歇山式屋頂, 三間無梁殿建築式樣,
在斗拱、樑、枋等處皆有精緻的花紋雕刻.


中山陵景 (4).  「天下為公」石匾額.
於正門的上方鑲有一塊石匾額,
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為公」四個鎏金大字.


中山陵景 (5).  碑亭.  
位在陵門後方, 為重檐歇山式屋頂, 採用了仿中國古代木建築結構設計,
亭內正中位置豎立著長方形的花崗石墓碑.


中山陵景 (6).  碑亭.


中山陵景 (7).  墓碑與碑文.
墓碑頂端刻有雲彩, 底座刻有巨浪,
正反面則各刻有國民黨黨徽青天白日圖案一枚.


中山陵景 (8).  碑亭借花取景.


中山陵景 (9).  祭堂.
是中山陵最高及最主要的建築, 為重檐歇山式屋頂,
仿木結構的石造宮殿式建築, 平台入口處兩側, 分別置有青石鼎一座;
在祭堂兩側的望柱(欄杆柱), 則有精緻捲雲紋浮雕裝飾.


中山陵景 (10).  從碑亭通向祭堂, 共有7層平台, 8段石階 (290級台階).


中山陵景 (11).  祭堂.


中山陵景 (12).  祭堂正面.
祭堂正面開立三座拱門, 門楣上方的額枋,
分別為「民族」、「民權」、「民生」六個篆書金字, 是為三民主義.
另外, 在正中拱門上方的直額, 則是刻有
孫中山先生手書「天地正氣」四個鎏金大字
.


中山陵景 (13).  祭堂內, 孫中山先生的石雕坐像,
雕像後面是通向墓室的墓門.


中山陵景 (14).  於祭堂高處遠眺, 只見綠蔭環抱、山巒疊翠,
藍色琉璃瓦屋頂, 白色花崗石牆, 一如晴空下的藍天白雲,
照耀著偉人, 也眷顧著神州大地.


中山陵景 (15).  秀麗的陵園環境, 宏偉的緬懷建築,
一代民族偉人長眠於此, 流傳千古.  

南京長江大橋, 位於長江下游, 為一座鐵路、公路兩用的特大雙層鋼桁梁橋, 由正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 是華東地區貫穿南北交通的要津和命脈. 大橋於1960年啟建, 1968年建成通車, 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和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之後, 第三座跨越長江幹流的大橋
由於南京長江大橋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的鐵公路橋樑, 因而在中國橋樑史上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 不僅是南京的標誌性建築, 以及「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也獲金氏記錄登載為「最長的鐵公路兩用橋」, 更是當時中國大陸視為「自力更生的典範」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象徵,故亦有「爭氣橋」之稱


南京長江大橋景 (1). 夕陽彩暉下的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景 (2).  橋頭堡雕像.
長江大橋正橋的南北兩端, 各有大橋頭堡及小橋頭堡一對.
大橋頭堡堡頂設有觀景平台, 小橋頭堡則為混凝土雕像.


南京長江大橋景 (3).  左下方為鐵路引橋,右下方為公路引橋,
後遠方是興建中的現代高樓建築群.


南京長江大橋景 (4).  橋頭堡雕像.
象徵工農兵學商人民大團結的雕像, 反映了當時的思維,
以及鮮明的時代背景.


南京長江大橋景 (5).  白玉蘭花形路燈.
公路正橋兩邊的人行道, 共設立了150對白玉蘭花造形的路燈,
其型與北京長安大街路燈完全相同, 形貌典雅大方.


南京長江大橋景 (6).  正橋延伸側影.
公路橋在上, 鐵路橋在下, 江面上來往船隻頻繁.


南京長江大橋景 (7).  正橋延伸側影.
鋼桁梁結構體, 共有 10 孔 個橋墩.


南京長江大橋景 (8).  江面上的一處簡便渡江碼頭.


南京長江大橋景 (9).  長江長千里, 江面上大大小小的各式船隻,
從古至今, 航向長江頭也駛向長江尾; 江水依舊, 然而,像雨後春筍般 
興起建構中的大樓建築群, 卻已悄悄地改變了江岸風貌, 是喜,
亦是憂
.


南京長江大橋景 (10). 


南京長江大橋景 (11).  生活富裕的寫照, 行駛在橋面上的
不再是軍用或達官顯要的車輛
而是來往川流不息的各式私人民間車輛.


南京長江大橋景 (12).  上個世紀的路燈, 照亮著曾經引以為傲的大橋工程;
這個世紀處處興起的建設, 則是展現了邁向未來興盛的另一使命工程.


南京長江大橋景 (13).  借路燈景, 遠眺山巒上的瓊樓玉宇


南京長江大橋景 (14).  由下仰拍橋頭堡雕像.


南京長江大橋景 (15).  鐵路橋橋墩.  
鐵路引橋的雙柱式框架結構橋墩.

秦淮河, 古稱龍藏浦, 又稱淮水, 是長江下游的一條支流, 全長110公里, 大部份在南京市境內, 被南京視為「母親河」
其中流經南京城內的一段內秦淮河, 被稱為「十里秦淮」, 全長9.6華里(約五公里) , 清康熙年間余懷在〔板橋雜記·秦淮燈船〕曾如此描述:「秦淮燈船之盛天下所無. 兩岸河房, 雕欄畫檻, 綺窗絲障, 十里珠簾」現今之十里秦淮, 是以夫子廟為中心,結合廟市街景成一體的風景觀光區. 每年在春節至元宵節期間, 會舉辦盛大的金陵燈會, 有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盛名.


十里秦淮景  (1).  豎立在商店街道入口處的牌坊.


十里秦淮景  (2).  商店街上, 仿古造型的建築, 營造出歷史的場景和古意.


十里秦淮景  (3).  商店街上遊人繁多, 一片人聲鬧忙景象.
(
引用當時大陸領隊的一段話: 這樣子的人潮, 實在不算什麼,
遇到5.1長假或年節, 那才是嚇人的人山人海, 不僅擠到人貼人寸步難行,
甚至到腳被架空或是踩在別人腳上而行. 我不知道他說的是否跨張了些,
不過, 熱鬧情景, 不打算體驗求證了.) 


十里秦淮景  (4).  夫子廟前的內秦淮河又稱泮池象徵教化喻意.


十里秦淮景  (5).  停泊在河畔邊的雕龍畫舫, 採用了古代皇帝專用的明黃色,
不僅突出醒目, 也為河畔增添了亮麗色彩.


十里秦淮景  (6).  河畔房牆上「秦淮人家」浮雕字.


十里秦淮景  (7).  河畔龍形浮雕照壁.
建於明萬曆三年(西元1575年), 全長110公尺,氣勢非凡, 是大陸現有照壁之最
.


十里秦淮景  (8).  夫子廟前, 文德橋邊的內秦淮河風光.


十里秦淮景  (9).  饒富江南風光, 滿載古典色彩的內秦淮河景致.


十里秦淮景  (10).  內秦淮河與石橋、畫舫、河房.


十里秦淮景  (11).  豎立在夫子廟前廣場上的牌坊, 1984年重建.
(因為行程時間短促, 夫子廟未能入內遊覽, 既已來此, 卻不及參觀, 遺憾一.)


十里秦淮景 (12).  烏衣巷.
位在夫子廟西南邊, 是一條幽狹小的巷子原為東名相王導、
謝安的宅院所在地
; 因為三國時吳國烏衣營所在, 故而得名.
(
因為行程時間短促, 未能入內遊覽遺憾二.)


十里秦淮景 (13).  臨別前, 再拍下最後一張河畔映像,
遙想在那古老的年代, 十里秦淮的繁華景象,
和被歷代文人所謳歌的風貌情境.

--- END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美國番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美麗
2015/05/31 21:16
哇~好美麗,謝謝分享這美好的風光!讚啦
Love and hugs from Washington DC!.
November (hrs098) 於 2015-06-02 10:25 回覆:

謝謝美國番媽, 實在很希望能再多拍些景色, 可惜每個景點停留的時間太短促, 未能將美景盡收.  祝您順心愉快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