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14 17:40:16瀏覽651|回應0|推薦0 | ||||||||||||||||||||
小時候總喜歡傻傻地看著天空,心想自己怎麼會出現在這個世間上,而來到這個地球到底要做些什麼事呢?人死亡後,是到哪邊去呢?是完全消失在這地球嗎?滿腦子奇異的想法,讓我困擾好久好久,總覺得自己個性異於常態,所以平時不多話,喜歡靜靜觀察別人。記得幾次掉著眼淚,向天空吶喊著「請讓我正常一點,好嗎?」。這些形而上的疑惑,持續找不到解答,周邊也沒人可以回答我的提問;一直到大學時,因媽媽身體欠安,系上習佛多年的老師,推薦末學可誠心持誦《藥師如來本願經》、《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迴向給媽媽。因媽媽機緣而接觸到佛經,一開始唸誦時,非常地感動,當時也相當確信,從小到大的奇異想法,一定可以在佛經中找到解答,從那時起便開始習佛的路程。 習佛初期,涉獵不同領域的宗教書籍,也到處尋訪何處是自己安身立命之處;直到友人推薦《無相念佛》一書,閱讀後滿心喜悅,確信這才是真實法寶,非是談論表相佛法的書籍。因末學在世法乃學習理工出身,凡事採實事求是、科學實驗的精神,對於揀擇佛法正知見的態度,亦採取嚴格的標準。非常感恩 平實導師將佛法的修習大綱與次第講述得相當清晰,平實導師著作的法寶也解答末學從小到大的疑惑。以下分享 平實導師著作之一《優婆塞戒經講記》的一些讀後心得。 一、因果律 因果是法界實相的律則,而其素材全部儲存在如來藏中。如來藏從無始以來持續作用,體性不生不滅、不在六塵起分別,但所含藏的染污種子是有生滅的。我們將上述說明以電腦來比喻。如來藏的體性如同電腦硬碟一般,具有儲存功能,衪不會去揀擇也不會去阻止使用者存入錯誤知見(喻不在六塵起分別)或植入病毒(比喻習氣),硬碟則單純就硬碟的內容(種子)去執行運作。因如來藏含藏種子的特性,所以我們今生修習佛法的功德,並不會因為此世色身敗壞而消失,此即常言「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之意涵。所以未來世當我們遇到與佛法有關的元素如佛經、佛號,便會很快地銜接上宿世學佛緣分而繼續修習。 佛法上所言「業力」,如世上所言之「慣性」一般。以末學為例,小時至今一聞到韭菜味道,恰似聞到排泄物般地噁心想吐,所以很難理解為何有人偏好此味。推究原因,此現象並非末學偏食,實乃過去世就不喜歡此味道。 法界之六道眾生(天道、人道、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修羅道),即是業力慣性的體現。世尊開示我們,若持五戒便能守住當人身的機會,加行十善業,便能趣向天界。而果報成定數與否,在《優婆塞戒經》卷 7〈業品〉第 24 開示著:【何因緣故名果報定?常作無悔故,專心作故,樂喜作故,立誓願故,作已歡喜故,是故是業得果報定。1】 舉個例,假使一個人很專心在行善布施,布施後心不後悔,甚至發願做善事,那麼此人趣向天界的機率便相當大。同樣地,假使一個人很專心歡喜地做惡事,那趣向三惡道的機率也是可想而知。由此 世尊開示之真理得知,我們未來世會往生到何道,完全取決在每個人的「習性」,取決於如來藏的因果執行,並非宇宙有個主宰決定我們投生到哪裡的。 二、在家菩薩行 世尊開示在家菩薩需先自利具足八法,方能利益眾生,其八法為壽命長遠、具上妙色、身具大力、具好種性、多饒財寶、具男子身、言語辯了及無大眾畏。具足這八法的目的,在於教導眾生能生起慈悲心,在《優婆塞戒經》卷2〈自他莊嚴品〉第11說:善男子!菩薩所以求於長命,欲為眾生讚不殺故。菩薩所以求上色者,為令眾生見歡喜故。菩薩所以求上種姓,為令眾生生恭敬故。菩薩所以求具足力,為欲持戒、誦經、坐禪故。菩薩所以求多財寶,為欲調伏諸眾生故。菩薩所以求男子身,為欲成器、成善法故。菩薩所以求語辯了,為諸眾生受法語故。菩薩所以求不畏大眾,為欲分別真實法故。善男子!是故菩薩具足八法能自他利,能如是行,是名實行。2 經文說,菩薩壽命長遠,才能讓眾生讚歎不殺生的功德;相貌莊嚴、色身健康,眾生看到我們便會歡喜親近;求好種性,眾生便容易信受及生起恭敬心;多饒財寶才有豐富資財去布施;具男子身,乃為求於習修上障礙較少;言語辯了,方能有系統地講述法語利益眾生;無大眾畏才能詳細為大眾分別真實義理。 三、何謂修行 大學時,我從廟裡請回一本厚厚的《妙法蓮華經》擺在我家書櫃上,我媽有日不經意的問我:「你拿經書回來,是準備要出家去?」而我也傻眼地看著我媽。大家總是把修行跟剃光頭出家聯想在一起,認為修行就是要放下世俗一切,遠離人群、拋家棄子於山中修行。 然,簡言「修行」乃是修正自己的錯誤的行為與想法,但「修正」的定義,首先我們得知道何種言行舉止是有過患的,如此才有修正的必要;而 世尊開示的三乘經教,便是揀擇過失與否的最佳法本。 現今身而為人,極難可貴,過往三惡道的果報已經受報過,當前的關鍵,必須避免再度種下成就三惡道之惡行,如十不善業、不淨說法、未證言證、毀謗佛菩薩及勝義僧。因果乃透過如來藏的運作無任何半點差錯,所以不會因為我們不知道行為有過失而不執行因果律;這如同不因不知眼前無色的毒藥而誤飲後,而不會身亡。在《優婆塞戒經》卷 7〈業品〉第 24 說道: 眾生行業,有輕有重、有遠有近,隨其因、緣先後受之。 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惡當有果報,是 人能轉重業為輕,輕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識,修 道修善,是人能轉後世重罪。3 因果唯佛與佛究竟了知,當前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依止經教吸收正確知見、培養基礎定力後觀察不好的惡習,透過 世尊開示的修學次第而修身、修心、修慧,才有可能改變我們今生曾經種下的惡行。 《優婆塞戒經》闡述許多因果道理,對於在家菩薩如何廣修六度波羅蜜也有詳實的開示。現今 平實導師之《優婆塞戒經講記》慈悲地幫我們導讀解釋經中所蘊含的真義,免去我們望文生義的過失,期盼諸位菩薩也可到書局或正覺同修會講堂請一套回來閱讀。 蒙佛菩薩慈悲,末學有幸能值遇正法、聽聞 世尊法語。在正覺同修會裡,觀察每位執事菩薩的身行威儀,可以確認這些菩薩跟末學一樣,在小時候,也對生命的實相起了很大的疑惑;同樣地,也在正覺同修會中安住修習。如今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想這是佛菩薩聽到末學小時候仰天哭喊,所做出的回應,也是最佳的安排。阿彌陀佛! 1 《大正藏》冊 24,《優婆塞戒經》卷 7,頁 1070,下 9-11。 2 《大正藏》冊 24,《優婆塞戒經》卷 2,頁 1044,下 5-14。 3 《大正藏》冊 24,《優婆塞戒經》卷 7,頁 1070,下 11-15。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