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0/01 14:30:35瀏覽1347|回應0|推薦2 | |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的生活三大要項: 藥物, 飲食, 運動。 我們今天先來談談 ー ー 藥物。 兒子今年2月中,回澳洲繼續他的學校生活。 首先最重要的事是, 需要立即到醫院就醫, 以防萬一血糖不穩定時,有病史資料可以方便治療。 即將接受治療的醫院是位於布里斯本的Mater Hospital, 院所非常大, 醫院分為小兒科一棟, 一般科一棟, 青少年內科一棟, 急診一棟。每棟中間有天橋連接, 每棟大樓的後面有各科協會。例如: 糖尿病協會, 癌症協會, 腸胃科協會, 心藏病等等的協會。
兒子是屬於青少年內科, 在日本是新陳代謝科門診。 "一型糖尿病"大多是發生在0~20歲。兒子就在20歲這年發病的。
就醫前首先, 先聯絡醫院, 簡單說明病因, 等待醫院確定好時間, 醫院會來電通知。時間由院方安排, 這樣較不會浪費時間在醫院空等時間過長。
在等待醫院來電話通知看病的期間, 兒子的血糖有慢慢的恢復正常了, 胰島素打的劑量愈來愈少變成大多時間已經不用再打針了。
終於等到醫院的通知, 先到醫院報到, 由於醫院過大, 有點小迷路, 所以遲到了一點點。醫院工作人員也非常親切的安排做報到手續。
首先先簽一張醫療證明書。 因為糖尿病是屬於生命危急的病, 所以醫院為確保所有診療過程都有傳達給病人, 需要讓病人簽名做確認。之前在日本住院治療時, 也有簽一樣的文件。但是, 在日本只需簽一次, 就是第一次接受治療時。 澳洲則是每次去看病都要簽名, 確實病人已受到完整的治療了。
接下來, 護士先量身高, 體重, 血糖, HbA1c (糖化血色素)。 澳洲有專門測糖化血色素的機器, 所以只要以測血糖而抽出來的血量就夠了。
全部基本資料做好後, 終於進入主題.。和醫生面對面了。
第一位出現的是主治醫師, 聊一下病人的病史, 目前的身體狀況, 和胰島素的用量。
來醫院看病幾天前起, 兒子的血糖值已慢慢的恢復到正常, 也就是說, 兒子的身體裡已經自己可以產生胰島素了。 難道兒子已經恢復健康了嗎? 可以從此都不用打針了嗎?
醫生的解釋是, 這種狀況叫做 "蜜月期" , 通常可以維持半年到1年左右, "一型糖尿病"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 自己的免疫力作亂而攻打自己的胰臟, 導至分泌不出胰島素, 需要靠外力供給胰島素才能維持自己的身體健康。 因接受施打了胰島素後, 胰臟一開始還能恢復一些功能, 分泌出胰島素。但是, 身體一出現胰島素後, 免疫力會再次攻打胰臟。從此, 胰島素就會消失, 又回到每天施打胰島素的生活了。
主治醫師看完後, 接著是副主治醫師。副主治醫師是負責病人的所有疑問。
也就是說, 副主治醫師是回答病人的疑難雜症的。
接下來是心理醫師。以緩和病人的心情。心理壓力可能對病情有負面影響,有積極正向的心情, 才能和胰島素共存。
最後一位是營養師。提供病人正確和健康的飲食習慣, 可以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一型糖尿病是佔所有糖尿病病例的5%~10%。
世界糖尿病數據指出, 歐美國家包含澳洲, 都是" 一型糖尿病"大國。
最高發病率, 芬蘭是世界之冠,每10萬人中,就有57個是一型病人; 最低發病率是日本,10萬人中才有一人是一型病患。
當時在日本住院時, 醫生有告訴我們,澳洲 "一型糖尿病"病人很多 , 所以在澳洲治療會比在日本好。
現在終於體會到治療方法的不同了。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