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7 21:41:47瀏覽425|回應1|推薦4 | |
資本主義的社會生活是時代演化下的一種生存模式,正如朱敬一院士在 知識分子的省思與對話一書所揭露的,此種模式賴以持續運作的機制就 是”逐利”,在此見解中,我們幾乎可以確定這是歷史必然之演變。因 企業運作便是以利潤為根基和目標,沒有利潤挹注,組織本身無法茁壯 ,並強而有力推展自身的業務。企業組織思維於經濟體系之營運上本就 是正當及合乎管理原則,也是驅動經濟社會的一個主要動力。 但就在這麼一個講求效益與成本的時代裡,文化與心靈的議題卻似乎被 人民所忽略了,而被擱置在現實成就與社會地位以外,因此人們漸漸忘 記以前刻苦打拼的一點一滴,忘記爬升上來的台灣經驗基礎,是勤奮實 在的精神,是刻苦耐勞的精神,台灣錢淹腳目卻成了許多少年仔對過去 台灣的一個既有印象,新世代反而有不勞可獲的思想。倘若說這一代的 我們唯利是圖、爾虞我詐,實不超過,因為詐騙已經深入到台灣這塊土 地上任何一個角落,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形成這個社會現象的原因。 誠然,任何一個世代都有屬於他成功的機會和方法,在這個 XY 世代, 人人更是充滿各式各樣的奇想和可能,每個人都企圖從倍速化的時代, 擷取成功的果實,獲得專屬的一片天地。但是就在看似無限的商機底下 ,被分割的利益,使太多失敗的例子和公司倒閉的惡夢充斥在我們周圍 ,我們又豈能抱持一蹴可幾、一夜成名的美夢。 台灣產業發展仍有許多機會,尤其文創產業與教育改造正處在新萌芽的 階段,我們且將重點放在提升自我道德與昇華精神心靈上頭,莫讓抄短 線的投機作風影響了。務實與實事求是的精神,才能夠伴我們勇渡 驚濤風浪,而幫我們到達真正亮麗與圓融的人生彼岸。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