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領袖人物的得與失
2008/10/07 19:20:07瀏覽429|回應0|推薦1

仁者無敵,自古皆然,仁政與德治乃是國家存亡之希望。今日演變至法治時代,德治仍是一不可或缺之一環,惟時局之混亂與國際定位不明確,強者之風的領袖風範乃是一個國家及其子民指望的陽光、活水。 

檢視過往的治理成果,誠然慘不忍賭,禍延至今。就領導者的作風審視,陳前總統走的是劇烈的改變之旅,馬總統依循的乃漸進式的穩固走向。以易經卦爻而論,當時陳水扁的當選,是一個剛健之象,此為乾爻,大有帶領台灣走向史無前例的正變動的徵兆,因其具備強力的領導人特質,變的正是台灣過去未來的宿命,而馬英九總統則是仁德所繫,使國民有德治台灣、長治久安之期待,具備執政者德性要素之要求,未嘗不是一個不錯總統人選。

陳前總統與馬英九總統之差異在於,陳水扁是政治方向顯明而格局強烈的領導人,對台灣國際定位的走向大致底定,極有可能幡然引導台灣為國際承認的軌道,此命運尚須民意的全體授權,於公平的選舉制度底下獲得一種實然的證明始能有效,而馬總統漸進式的政治決定,採用和局、穩固的考量,在兩岸關係的進展也是一個嚐試,實際上也能夠保證台灣內部的平安發展,而因馬總統本有仁德的特質,和集全民對德治的期盼所支持著,對於國家應具有安定力量。但強者的領導風範確是顛跛時代下改變的開始,不能以柔順而期扭轉局勢,個人認為在吉凶大業的思考下,政府仍需有更明確的政策方向兼具德治的力量,才能給迷茫的社會明亮的導引,也給民眾信心和力量,而且在毒奶風暴以後要再站起來面對所有的詢問,不要不痛不癢、對經濟政治主要問題坦率直接的回應。還有國際定位如何? 治貪的態度及執行力如何? 如何挽救一個法治時代下的德治可能,都仰賴強力的表態及執行力。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pkins&aid=2279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