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同登聖境》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2015/06/11 02:01:59瀏覽807|回應2|推薦40

黃光脂的相片。

首任首席使者:   
民國84年4月5日  
乙亥年3月6日酉時
自古以來「道高一尺,魔高 一丈」,因此本席苦口婆心再度叮嚀:修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如何放心呢?正大光明,心胸坦 蕩,仰不愧天,俯不怍地,不自欺,不欺人即是。
倘若心思不正、行為不檢,將會引來魔道,奪取人身之精、氣、 神三寶,助長其魔氛。本席向來不願同奮於怪力亂神上著相,而是要同奮透過自植自奮的正信,仰體教主  上帝之德澤,去私心,存天理,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樂觀進取,積極奮鬥,魔亦難奈其何!
本席於靜坐班、高教班、師資班傳授 多種無形法技,本席在此再度提醒同奮, 無形法技是各位同奮的原靈和封靈在運用,但必須人間同奮以正氣勤加煆煉,才能發揮作用,人間同奮五門功課絕不可荒廢啊!期望全教同奮以「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之胸襟,捨我其誰之氣概,勇猛精進承接天命。六祖慧能大師說:「外不著相」是禪;「內不動心」是定。
《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止:不過分,如乘坐火車,由於動使我們看不清窗外景物,必須止住才能看清。定:羈心猿繫意馬,不任其馳騁, 收回放縱的心。靜:心不妄動,而清淨無為,則所處而安,處世周密精詳,達到至善。
魔在心頭!不動心,就無所謂魔。降伏心魔始成大道,能制服心猿意馬,則外魔不侵。因為定靜,才不懼魔侵,方能長智慧。祕奧要在清靜中悟,心靜才能開發出智慧。
心只一動­魔就來攻
本師世尊說:什麼叫「著相」?凡是 所有相皆是虛幻,都是假的。你們在打坐 的時候,凡是看到的,當做沒有看到;凡 是聽到的,當做沒有聽到。
心一動,魔馬上就來,你心裡想漂亮小姐,馬上就來;我們身體都是假的,凡是物體形形色色,包括花花綠綠的東西, 都是假的,幾十年就過去了,值得留戀嗎?
你在打坐時所看到的,一下子就完 了;夢幻泡影,一下就熄了。你們打坐看到,就是當做沒有看到;聽到就當做沒有聽到,這樣可以保護你們,就是不要著相;不要著相,就不會著魔,有很多自以為了不起的說:「我聽到什麼,看到什麼 了。」
《師語心傳》第147頁載:「靜坐的 每一個步驟、每一個過程都很重要,從上坐前之預備功夫,到下坐後的動作,乃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凡靜坐中所見所聞,皆為妄想雜念, 不可執著,必須斷念。吾見少數同奮識神作祟,心魔忽隱忽現,殊不知種種示相皆為道功測試,由於心念不能放空,我見不能根除,見相即著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本師世尊還在第3期師資高教班「靜坐研討」中指出:在靜坐的時間,見如不見,所有看到的東西,只當不看到,不為所動;要不動心,你一動心,就糟糕了!
如:男人看到一個女人,女人看到一 個男人,那糟糕了,那就是魔。所謂見如不見,你要有定力,就是靠你的定力,所聽到的只當沒有聽到,《金剛經》上面也 講了,我們靜坐的人就可以做警戒。
《金剛經》的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有的色相,都是假的,在靜中都是假的。
我前兩天所講的,一個正見,正正當當看到的正見,佛教也講。佛教參禪打坐,也怕和尚、尼姑著相啊!也是勸人家 要破相啊!
為什麼要破相?破相,就是不要執著所有的色相,看到什麼東西只當沒看到。 大家不要以為,哎喲!我打坐了,今朝我看到一樣東西,心裡高興得不得了。根本不要你看啦!你所看到的就是魔障啦!就是幻覺啦!就是來考驗你,看看你心動不動啊!
釋迦摩尼佛的大弟子~阿難,他的功 夫已經相當不錯。有一天釋迦牟尼佛要考驗、考驗,知道阿難在沒有出家以前,有 一個女朋友,但是出家以後,很少往來。阿難靜坐功夫不錯,自認自己功夫很 好,很高興,什麼東西都不動心;釋迦牟尼佛說:了不起!了不起!要考驗他,看他究竟動心、不動心。所以,釋迦牟尼佛忽然把阿難的前女友找來,在阿難打坐時,站在他面前。 哎,阿難一看,最初一想,「唉啊,我不 能動心喔!」這個女朋友老是不走,在阿難面前笑,阿難還是堅持。第三次,這個女朋友站在阿難面前一直對他笑,唉啊! 阿難心動了!他心想:「人總不能忘情啊!我跟她多年的朋友,她來看我,我還擺臉孔,不理她不好啊!」因此,阿難還她一笑。阿難還她一笑,馬上釋迦牟尼佛出現 了,釋迦牟尼佛跟阿難說:「方才是我, 你不要弄錯啊!哈哈哈!」
所以,打坐時不要胡思亂想喔!你想什麼,就來什麼。我一直把這兩句話告訴大家,你若心一動,下面一句什麼,魔鬼即來攻,魔鬼來了。你若心一動,魔鬼即來攻;你想財,財魔來了;你想色,色魔來了;打坐談何容易喔!魔鬼一來,你跟著他跑,那你就完蛋了。
奮鬥救劫­­成就封靈
本師世尊於正宗靜坐班先修9期、坤修2期訓練最後一堂課,講解「封靈」與如何修煉時說;
封靈,最初叫「封號」;由「封號」 變為「封靈」。
比方我們人間派一個什麼官,沒有上 任啊!繼續在我們的奮鬥過程中孕育,我們身上的正氣,就是靈種;靈的種子。
同奮不為自己,天天為人、為大地蒼生、為整個世界人類、為臺灣同胞、為大陸十億同胞打算,繼續不斷的奮鬥;我們的靈種、種子一天天長大,到了年底巡天節,凡是奮鬥成功的同奮,通通會奉到  上帝的召見。
已經有「封號」的同奮,在人間繼續奮鬥,到了年底巡天節, 上帝召見, 馬上賜紫金光、金光,你的「封號」就成 為「封靈」,立地成仙成佛。比方說維法佛王,比方很多仙佛,到了那個時候,  上帝會封上聖高真的「封號」,這個就是「封靈」。
我們只要以平常心,天天做五門功 課,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為救世界的人類、為大陸十二億以上的同 胞,以及我們臺灣兩千萬的同胞,天天做我們的基本功課,到了巡天節就有機會得到  上帝召見啊!一召見,立刻就可以加封啊!封靈啊!
同奮們先天都有來歷,我一直講,大家都有來歷;大家都不信!到了靜坐班把 你們的原靈找回來,這是證明你們都有來歷,都有來根,天上都有來根,現在都和你們配合起來了,幫助你們來奮鬥,幫助你們天天奮鬥,不斷地奮鬥,所以可以達到你們救劫救世的目的,將來可以回天、可以繳旨,很輕輕鬆鬆,方法太多了。
身外之身­­應化有形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附錄(二) ―上聖高真說明修煉急頓法門與先修元神等修持要旨聖訓〉載,天運丙寅年7月16 日無始古佛聖示:
問:封靈如何形成?對無形應化有用嗎?
答:天帝教的封靈,就是同奮在人間的奮鬥過程中,得到  上帝的賜封,凡是賜一封號,就會在無形界形成一位封靈; 封靈的成長是依靠您個人在人間的奮鬥的熱準而決定。
由於帝教修煉的是昊天正法之急頓法門,不以肉身結丹為目的,而是修煉無形金丹;此金丹加持於封靈之中,如果您的修煉有成,奮鬥不懈,您的封靈就成為您的身外之身,打著「救劫天使」的標誌, 來往天上人間。
要封靈成就,您必先有所成就。首席使者的封靈很多,這都是 上帝賜封而來。由於人間首席的奮鬥有成就,其封靈就能產生無形應化的配合。
人間首席既然被賜封為首席使者,在無形界中自有一位修煉而成的首席使者遙遙呼應,這是天帝教至高乘修行的方法。
人間修煉精、氣、神,加上能不斷的犧牲奮鬥,天上就有一股正氣與您配合。
剛開始時此股正氣亦未能成形,而是 受原靈與監護童子的保護,以免為邪魔盜取,一旦人間受到賜封,加入 上帝所賜的紫金光,則此股靈氣得以運轉,漸能成形,只要人間努力奮發,此股正氣將可以產生靈覺,有如新生兒之再生,若是能獲得人間的加持,成就封靈之身,就是您的身外之身,可以替您做無形應化有形的工作。
同奮在歸空之後,後天性靈由頂門而去,得與封靈配合直貫清虛。此後您的後天本靈,不斷受到調教直到能夠自立為止,有時與封靈合體;有時離本靈獨立, 大部分同奮到了此階段,都會再受到 上帝的封賞,再成就一新的靈,成為可以歸證聖胎的原靈。
所謂無形法身,就是您人間修煉而成之封靈、本靈之統稱。身外之身亦是指封靈,救劫修煉的急頓法門,就是剛才我所講的「結無形金丹」修煉封靈的法門。
而一般人所講的元神,就是我們所說的「原靈」,所以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元神,就是原靈跑了,不再與之配合;這種人就會墮入後天,成為沒有天命的俗人。 如果每個人能夠發憤圖強,這個人終能感召原靈來調體,於是此人元神,重現「有 了天命」!
自詡神通­­必受考驗
近年來,有少數幾位同奮在公開或私下的場合,自詡自己已有封靈,審視這些同奮多是自認有神通,或迷醉於神通靈異者。套句南懷瑾先生的說法,那不是「神 通」,那是「神通」的弟弟「神經」。自 詡有封靈者,是心魔作祟,當心受到嚴重的考驗。
君不見《天人親和奮鬥真經》中,天人主宰說的:「以奮必和,大道是羅,否危無亂,斯澄心魔。」
天人教主是勉勵弟子,以奮鬥為終生奉行的功課,立志傳繼教化。天人教主 說:「奮鬥之人心境自然寧靜,因為大道常在我心,隨心所欲皆不逾矩。即使是在最險惡的環境中,都還能保持一心不 亂,因為不斷提升自己,心魔早已消除淨盡。」
對心魔,同奮絕不可視而不見,而應正視心魔所從生的種種人慾,進而逐漸消解人慾,消融頑強的自我。
「斯澄心魔」,不外乎「煉心」。 什麼是煉心?本師世尊常說:「煉心就是把一顆凡心,煉到一無所有」。什麼是開悟?找出「吾」之本「心」,人慾半點不存的人心,不就是「天心」?

( 創作浪漫言情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ld6515&aid=24294690

 回應文章

濃情~文章“下方”點開播放器聽音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1/13 19:30

微笑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2/05 08:56

●你們聽見說「不可姦淫」,我卻對你們說:「凡注視婦女而貪念她的,心中已經同她犯了姦淫。」----------耶穌

●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孟子

●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荀子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