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05 19:59:27瀏覽559|回應0|推薦3 | |
這本《馬橋詞典》大約是在1998年,聽了張大春和楊照在電視上的推薦而買的。當時十分佩服韓少功的「怪器」,能以詞典的形式,來完成這本長篇小說,不過由於他寫的幾乎都是親身經歷的真實故事,所以也可以算是短篇散文集。
隔了16年,我已經忘記本書的故事,故在賣掉之前重新閱讀這112個詞彙所牽連的歷史典故和民俗傳奇。雖然看著別人的家族隱私,有點窺伺的快感,但這和你現在看奸商政客的八卦不同,不會幸災樂禍,而多些感傷和遺憾。 地域性的方言,不只是讀音不同,同樣的字也有各地不同的含意,再加上時代的演變,更造成人類溝通的障礙,比方說:「不和氣」是指漂亮;「神」是用來形容一切違反常理的行為;而「醒」在馬橋居然是蠢的意思。很難用文字來形容本書「狠」(知識淵博技藝高超)到什麼程度,我就直接抄錄一段吧,並不是這段最重要,或最精彩,而是因為日前我參加同學會,與25年未聯絡的師生重逢,有類似的感覺。 這一段摘自「渠」,(渠與他近義,「他」是遠處的人,「渠」是眼前的人):~遠方的人,被時間與空間相隔,常常在記憶的濾洗下變得親切,動人,美麗,成為我們夢魂牽繞的五彩幻影。一旦他們逼近,一旦他們成為眼前的「渠」,情況就很不一樣了。他們很可能成為一種暗淡而乏味的陌生,被完全不同的經歷,完全不同的興趣和話語,密不透風堅不可破地層層包藏,與我無話可說──正像我可能也在他們的目光裡面目全非,與他們的記憶絕緣。~
好書太多,時間太少。從來沒有一本書,我「肯」從頭到尾看兩次,除了這本。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