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用筆物理 書法的力學與美學
2014/01/23 10:28:31瀏覽1620|回應0|推薦12
2014.1.23人間福報副刊
書法如長拳短打,點如寸勁驟發,撇若如斜劈長運,招招都策筆入紙,力透紙背。

 書法如太極,力道的運用是從起始到終結的不斷反覆,如四季的周而復始,但書法亦如長拳短打,點如寸勁驟發,撇若如斜劈長運,招招都策筆入紙,力透紙背。

 力透紙背不是功力深厚的人才能達到的境界,即使初學書法,拿起毛筆也要有力透紙背的心理和架勢。

 初學書法的人,著重的往往是字形結構的好不好看,有了一定功力的人,除了字形結構,更看筆法力道,能看得出來筆法的正確與否,才有辦法看到力道的表現,能看到力道表現,才能看到寫字的功力。

 寫字的功力看得到了,之後才能談書法的體會、而後進入書法與生命互相激盪的境界。

 初學拳法,不管哪家那派,都是一招一式從基本的架構打起,馬步蹲得好,下盤才能穩,打拳才有發力的基礎,如同寫字要下筆平穩,發力之前毛筆要停駐聚力,而後筆法才有施力發勁的依靠。

 寫字不一定要從楷書開始,但我的學生學寫字,還是都要從楷書開始,因為現代人幾乎不寫字,對毛筆不熟悉,很難從其他的字體入門,而楷書的運筆比較和緩, 有足夠的時間去體會寫字當下筆中微妙的變化。楷書的基本筆畫就是打拳的一招一式,馬步下蹲,左出拳右收拳、右出拳左收拳,學的是最基礎,也是一輩子都要以 之為基礎的「基本筆法」。

 永字八法是基本筆法,也是許多書法家一輩子在追求的最高境界,基本筆法並不基本,也不簡單,初學者寫它,最厲害的書法家也是在寫它。馬步每一個人都會,但功夫淺的一推就倒,功夫深的人,如山如嶽,八方風雨吹打不動,歐陽詢的橫畫一筆,一千多年過去,依然不可撼動。

 ●初學者上書法課,我教「一」的力道運用要有「起、提、轉、運、收」五個可以分析但必須連續不斷的動作,有時會發現學生臉上有「這有什麼難」的表情, 所謂不知天高地厚,指的就是如此這般。有的學生寫字寫了三十年,碰到「一」的起、提、轉、運、收,照樣滿臉問號。靜下心來體會這個一字的奧妙,才發現原來 自己以前寫字只是胡亂揮動毛筆。古書上說,「一如千里陣雲」,其中的道理我參了三十年才終於有所領悟,學生用一兩年的時間去體會、得法,應該還是很值得 的,事實上,如果從來不想這個問題,寫一輩子也不會達到書法的「內家心法」境界。

 然而大部分的人學書法都是急著想把字的架構寫好,於是許多書法老師只能教你「畫字」,像描紅、描空心字一樣,把字形用毛筆描出來,熟能生巧,這樣學寫字,幾個月就可以描出好看的字形。不講內功心法,一套拳架也不過是數月就可以搞定。

 然而這樣的花拳繡腿,是上不了擂台的,上了擂台只有死路一條。

 ●寫字內在的道理都一樣,外在的表現方法不同,於是就有了篆隸楷行草、有了歐虞顏柳,有了行草風流的王羲之,也有了刻畫凌厲的張猛龍,招式不難,難的是 內在的道理。金庸的武俠小說寫張三?,藝出少林而化剛力為柔勁,但施展起來卻可以震石成粉,書法以軟毛而寫出剛強的筆畫,靠的正是拳理般的力道運用。然而 打拳也不能只是打拳而已,正如書法不能只是寫字,打拳產生的血氣之勇,需要更多的人生的、道德的、哲理的修養來化解、提升,寫字的人更需要飽讀詩書來「美 化」書法的內涵。有人說,蘇東坡的字看起來笨笨的,沒有黃山谷的縱橫開闊、也沒有米芾的老練精明,更沒有蔡襄的端正雍容,為什麼老蘇的書法排名北宋第一? 我說,光是蘇東坡親自寫一次〈赤壁賦〉,就可以讓他保送北宋書法第一名,於是有人又說,那蘇東坡到底是文章好還是字好?這樣問的人,可能自以為高明,所以 要深究書法、文章的偏重,問題是,沒有那樣的文章,不叫蘇東坡,沒有那樣的字,也不是蘇東坡,沒有那樣的文品人格,更不是蘇東坡,要人格、文品、書法全部 加起來,才能成為完整的蘇東坡。

 ●書法哪裡是可以定量分析的?上課的時候,會用各種方式解釋寫書法時看不到的勁道運用,中國武術太極是經常用到的,因此有了《紙上太極》這本書。然而有 利必有弊,太漂亮的說法,很容易被「借用」,借用了也就算了,比較不好的是,容易胡亂演繹。例如說書法中的「勁道」,有人說:「我的理解,這個勁不是哪傳 哪去,該是如如不動,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寂然不動… …」談書法,最怕這種不明所以卻自以為是的理解,看似高深的形容,很唬人,其實是胡說八道──如如 不動?不動還能寫字嗎?同樣的,許多人不寫書法,但卻喜歡拿佛禪儒道的深刻道理談書法,用語高深、意思莫測,動不動就是直見性命、一超直入如來地,這些語 言上的花招,其實就是口業與妄念。說書法、談性命,只有一個方法見真章──拿毛筆寫字,寫字不到弘一大師的境界,就不要把天心月圓掛在嘴邊,更不要時時擺 出一付悲欣交集的樣子。學書法的第一個基本態度,就是要有正確、正常的態度,書法很深奧,但卻不虛玄,書法的勁道運用的道理,是正常的物理學和力學,那些 玄之又玄的東西,騙人騙己,也害人害己。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jlclark&aid=1072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