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青春的祕密
2011/11/09 22:29:55瀏覽293|回應0|推薦2

擊退四種老化症狀 青春的祕密就藏在廚房裡

容易疲倦、血壓升高、關節疼痛、視力衰退……,你不是老了,只是沒吃到「對」的食物。

早上起床覺得眼睛酸澀張不開、爬樓梯時膝蓋隱隱作痛,……,三、四十歲就提前出現老化症狀,有可能是你的飲食出了問題。

吃錯了,加快老化速度。錯誤的飲食習慣,比如愛吃肉和油炸食品,蔬果攝取量少,會讓體內的自由基快速堆積,自由基會破壞細胞蛋白和基因物質,是造成老化的元兇。

吃錯了,讓人老10歲

蔬果中的植物營養素含抗氧化物和維生素,能防止自由基破壞,但如今早在繁複的加工過程中流失殆盡,「我們吃太多加工食品了,」美國耶魯大學預防醫學中心主任凱茲(David Katz)醫生說,加工食品熱量高,缺乏維生素B群和Omega-3,讓疲倦、腦力衰退等老化症狀更明顯。

現代人生活忙碌追求速效,寧可砸大錢買昂貴的保健產品或美容回春,卻不知道真正的抗老仙丹,其實就在廚房裡。

色彩愈豐富愈能抗氧化

黃橙的南瓜、掐得出水來的肥美青蔥、飽滿紅色的番茄……,所有能讓人恢復年輕健康的營養素,就藏在這些這些像彩虹一樣美麗的「天然顏色」中。

「愈有顏色的天然食物,抗氧化成分愈多,」台北醫學大學營養保健學系教授趙振瑞指出,食物中各種的天然色澤,表示不同的抗氧化成分、效果殊異,像是南瓜的葉黃素、玉米的玉米黃素能保護眼睛,番茄紅素預防心血管疾病,都是人體所需,而且可以預防老化的好食物。建議生吃或是燉煮、用水炒、燙或蒸,不要油炸,因為高溫會破壞抗氧化物。

味道愈嗆辣愈減自由基

此外,有嗆辣味道的食材,也能達到意想不到的「凍齡」效果。

像是香菜、九層塔、洋蔥、大蒜、白蘿蔔、芥末等有含硫化合物,具有強烈的氧化還原作用,可以減少自由基產生,降低血脂和膽固醇。但含硫化合物遇熱會破壞,建議不要高溫加熱,才能攝取到完整的營養素。

「年紀較大的人,這些食材要煮熟吃,」趙振瑞提醒,對於老人家來說,香辛料的嗆辣對他們來說太刺激,最好煮過再吃。

做菜,最好的抗老化運動

除了多吃新鮮的蔬果和未加工的真食物,最好能學會自己做菜。

自己做菜不但能防止過度烹調流失的營養素,還能讓人變年輕。年逾八旬仍積極活躍,足跡踏遍世界,熱愛做志工的日本作家曾野綾子說:

「對自己的健忘、身體的機能失靈不要找藉口。」

她認為購物、做菜是防止大腦老化的好方法,尤其是做菜。「是一種購買食材、記價格、手指運動、盤算優先順序、還要記冰箱裡有什麼食物的複雜頭腦訓練,」她在《晚年的美學》書中生動比喻說。

輕鬆搞定常見的老化症狀

用不著再對老化戒慎恐懼。營養專家和中醫師教你如何聰明吃,避免營養素流失,以及簡單易學的食譜,讓你遠離疲倦、視力衰退、血壓高和關節疼痛,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1.無精打采、易疲倦

可能原因:吃太多精緻及加工食品,造成負責能量合成的維生素B群和C缺乏。【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156期,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7529

網路成癮 精神科醫師:應診治

(中央社記者夏念慈高雄10日電)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正宗今天表示,國內醫界調查研究發現,近半數年輕網路成癮者合併憂鬱或物質濫用現象,「網路成癮」不該單純視為個人嗜好,應列為「疾病」診治。

他表示,從西元2005至2009年,他偕同高雄醫學大學團隊針對高雄縣市數千名國高中生及大學生,深入學校問卷訪談及醫生確診方式調查研究,再整理分析發現,國高中生網路成癮率約在10%至16%間浮動;生活比較自由的大學生網路成癮增加,在10%至20%間浮動。

陳正宗表示,高醫長期追蹤研究發現,近半數年輕網路成癮者出現憂鬱或酒精、藥物等物質濫用症狀,及或多或少的社會功能不良行為。

他指出,臨床「網路成癮」定義為「1天連續上網7小時,且連續3個月同樣行為模式」,即會出現社會功能不良行為包括:電腦關機有坐立不安、打人、焦慮易怒及腦海浮現網路畫面;還有拒絕與人社交、不吃飯、翹課、翹家及自我控制力差等。有1名高中生網路成癮案例,因為父母一再嘮叨要他參加家族聚餐,竟出手對父親施暴。

他說,網路成癮率人口在經濟及資訊科技發達地區比較多,但有人視為僅是個人嗜好導致社會適應不良;也有人持相反看法,認為網路成癮是一種精神疾病,應對症治療,高醫團隊研究支持後者看法。

他表示,全球精神科尚未形成對「網路成癮」臨床治療標準的共識,美國醫界精神科正著手制定治療準則,「網路成癮」病症治療分藥物及心理情緒疏解,期能為這些人找一個重生的出口。1001110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ibis1002&aid=5826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