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以後,在北方飲茶的杜會風氣影響下,我國宮廷用茶的數量,也日增一日,又非一般地方貢獻所能滿足,有必要設立一個專門生產王室用茶的場所,這樣,就出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個專門貢焙—常州義興和湖州長城間的顧渚貢焙。關於顧渚貢焙的緣起,《唐義興縣重修茶舍記》有這樣一段記載:
義興貢茶非舊也,前此故御史大夫實典是邦,山僧有獻佳茗者,會客賞之。野人陸羽以為芳香廿辣,冠於他境,可薦於上。栖筠從之,始進萬兩,此其濫觴也。厥後因之,徵獻浸廣,遂為任土之貢。
茶舍是顧渚貢焙之前宜興採辦貢茶之處。長興「顧渚與宜興接,唐代宗以其(宜興)歲造數多,遂命長與均貢。自大歷五年始分山折造。歲有定額,鬻有禁令,諸鄉茶芽,置焙於顧渚,以刺史主之,觀察使總之。」這就是說,顧渚貢焙,是大歷五年長城縣與當時義興均貢纔專門設立的。義興貢茶,最初只進「萬兩」,後來愈貢愈多,以至如有的史籍所載,「顧渚貢焙,歲造一萬八千四百八斤。」貢額一名,所付勞役也多,所以《元和郡縣志》中又載:「貞元已後,每歲以進奉顧山紫笋茶,役工三萬,累月方畢。」(待續)
本文取得授權於 文津出版社《中國茶酒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