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9 08:42:35瀏覽1576|回應2|推薦39 | |
文化刺激 陳妤慈找回智能【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邱英明/高雄縣報導】 出身自弱勢家庭,由外婆隔代教養的高雄縣集來國小學生陳妤慈,因文化刺激不足,念小一時,被醫生鑑定智力偏弱,在學校師長及教會課輔人員愛心輔導下,國語進步到90幾分,重新鑑定智力後已取消「身心障礙者手冊」,不再被標上失能孩子的印記。今年升小三的陳妤慈,平時在班上總會主動幫老師擦黑板,也隨時幫忙同學,人緣超佳,看不出兩年前她剛入學時,是個ㄅㄆㄇ背不全、數學加減都算不來的小女生。 集來國小校長劉富興、教導主任黃量意說,妤慈身世坎坷,小時候母親在一場意外身亡,父親受不了刺激離家,她與另名患有多重障礙的弟弟,跟著外婆生活,可能因為沒錢念幼稚園,加上當地文化刺激不足,妤慈有嚴重學習障礙,曾被醫師鑑定智力偏低,領有身心障礙者手冊。 國小一、二年級帶她的老師李碧霞說,妤慈剛開始ㄅㄆㄇ注音符號怎麼都學不來,數學更弱,因此常在課後留她加強課輔,教不會的題目就鼓勵她問同學,學到會為止。 「妤慈外婆從來沒放棄她,是妤慈恢復智能的最大力量」,家扶中心社工呂愫娟說,阿嬤潘秀英知道旗山教會有課輔班,就送妤慈到旗山「補習」,每次送妤慈搭車時,就叮嚀運將特別關照她孫女,而妤慈也很勇敢,學會自己坐車到旗山參加教會輔導。 劉富興校長說,在杉林鄉,像妤慈這類單親、隔代教養的孩子很多,為此學校想辦法整合資源,除獎助就學外,也請大學生到宅教他們,「我們是這些孩子的第二父母,我們若放棄,誰還能接納他們」。 因為師長、家扶社工、教會課輔人員滿滿的愛,讓妤慈的功課有顯著進步,她重新鑑定智力後,已被取消身障手冊資格,證明她的智力根本沒有問題,只要有關懷、努力學習就會進步。 -------------------------------------------------------------------- 陳姓小女孩,不是先天性的智能障礙,而是家庭社經地位較低,教育工作者稱"文化刺激不足"或"文化不利"。 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III)中文版,是目前學校、特教機構、醫院最常使用的個別智力測驗。 WISC-III:http://www.mytest.com.tw/wisc.htm 因為有十個分測驗,測完又要交叉分析,才能分別算出語文智商、作業智商和全量表智商。全量表智商低於70,就會被認定有可能是智能障礙,是重要的參考指標,不過要領身心障礙手冊,不是單靠這個量表就能評估的。 而且智能障礙有排他性!就是如果是感官或情緒等原因導致智力測驗分數偏低,不能叫做智能障礙。比如視覺障礙的孩子考試零分,是因為沒有人報讀,也沒有點字可以讀,當然考零分阿!是感官的問題就不能判智能障礙。同樣的,情緒障礙的孩子,比如ADHD,不專注作答,測驗分數超低,也要審慎評估,找出孩子真正的問題。 新聞中卻又提到小女孩有學習障礙,我們來看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第十條: 本法第三條第二項第八款所稱學習障礙,指統稱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推理、表達、知覺或知覺動作協調等能力有顯著問題,以致在聽、說、讀、寫、算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障礙並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其鑑定標準如下: 一、智力正常或在正常程度以上者。 二、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者。 三、注意、記憶、聽覺理解、口語表達、基本閱讀技巧、閱讀理解、書寫、數學運算、推理或知覺動作協調等任一能力表現有顯著困難,且經評估後確定一般教育所提供之學習輔導無顯著成效者。 注意到沒?學習障礙的定義也有排他性!不是學不好就是學習障礙,感官、智能、情緒、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引起的學習成就低落,都不算是學障。真正的學障,可能是先天性中樞神經在傳達訊息上就有困難,會把字念反、完全不會寫字等,有閱讀障礙、書寫障礙、非語文學障等組型。 那新聞中的小女孩,是假性的智能障礙、假性的學習障礙,如果課業上還是沒辦法學好,就不能接受特殊教育服務嗎? 還是會的,通常還是會接受學習障礙的補救教學,文化刺激不足的孩子,在台灣實在有很大的比例。 曾教過六年級學生,媽媽才二十幾歲,也就是年輕媽媽國三就生下孩子,後續又離婚,孩子是給外婆帶大的,孩子的經濟、教育需求都不能滿足;試著幫助,卻又是能力所不及。因為,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像陳小妹妹一樣,能得到師長、社工團體、課輔人員,滿滿的愛。 最近有很多大企業公益性的課輔機構,可以幫助文化不利的學生,您觀察到了嗎?麻煩回文推薦吧!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