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夢回長安D1-2, 西安碑林博物館
2019/10/03 18:05:00瀏覽419|回應1|推薦4
旅遊日期: 2009/10/1

 

西安碑林博物館位於西安城牆南面的文昌門, 明清時的西安府學和孔廟也建在此處. 所以, 碑林的前身是孔廟.

 

今日的西安碑林博物館是以文廟古建築群和碑林為中心, 東有佛教類石刻藝術館, 西有陵墓類石刻藝術室「一軸兩翼」的展覽藝術新格局. 共有11個展室, 6個碑廊, 8個碑亭, 占地面積3.19萬平方公尺.

文廟, 即是孔廟, 是為紀念、祭祀孔子所修建的廟宇式建築.

西安文廟遷建於北宋, 地位規模雖比不上山東曲阜孔廟, 但歷經近千年風雨仍能完整保存良好, 成為陝西屈指可數的幾處明清建築群之一.

巨大的照壁.

院內西側亭內的大夏石馬. 公元407, 匈奴貴族赫連勃勃稱天王大單于, 國號夏, 為十六國之一. 此石馬即當時的作品, 前足有刻銘, 殘留 大夏真興六年” (公年422), “大將軍等字.

東側是有名的景雲鐘. 此鐘鑄于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 故名景雲鐘”. 重六噸, 口沿為六角弧形, 頂端有獸鈕, 鐘身分上下三段, 每段六格, 除下段中格為銘文外, 其餘均飾有龍, , , , 鶴等動物及飛天形象. 銘文共18, 293, 為唐睿宗李旦撰文並書寫, 內容是講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對鐘的贊語.

屹立於廣場的綠欄紅柱, 雙層飛檐碑亭中立著碑林迎客第一碑, 唐玄宗手書的《石台孝經》, 上方的楷書「碑林」匾額, 相傳是林則徐的筆跡.

這個「碑」字為何少一撇呢? 話說魏晋到唐人收集於《書法大字典》各家的「碑」字都沒有上面那一撇. 因為千百年來後人傳抄出現錯誤, 官府也以假作真, 不加考證, 也就流傳至今.

《石台孝經》刻於唐天寶四年 (745). 此碑是由多才多藝的唐明皇李隆基親自為儒家經典 孝經作序、註解並書寫.

碑林廣場往北則是七個碑林展室, 也是此館中軸線上最核心的展示內容. 第一展室陳列碑林中最早, 最重要的藏品-唐《開成石經》, 石經刻了儒家12部經典, 刻成於唐開成二年(837), 內容包括周易, 尚書, 詩經, 周禮, 儀禮, 禮記, 春秋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孝經, 爾雅及論語.

第二展室陳列的大多是唐碑, 可以說是唐代書法名家代表作品的薈萃之地. 下圖即為顏真卿真跡, 海拉以前上書法課時最喜歡臨摹顏大師的字帖, 因為大師的字雍容圓潤, 比較好寫.

第三展室陳列著由漢至宋各體書法的珍貴碑石.

第四展室陳列了宋至清代書法名家蘇軾, 黃庭堅, 米芾, 趙孟頫, 祝允明等人書跡. 還匯集了一些石刻線書, :《唐太極宮圖》、《唐興慶宮圖》殘石, 頗受觀眾喜愛的清刻《關帝詩竹》、《魁星點斗》、《松鶴圖》等.

第五展室主要陳列了宋至清代修廟, 贍學, 築城等內容的記事碑. 第六展室的碑石以宋元明清各代文人學士的詩詞歌賦為主

達摩面壁圖及達摩東渡圖, 達摩是南天竺(今印度)王子, 姓刹帝利, 據說其於南北朝(西元470-478)時渡海抵達廣州, 被南朝梁武帝迎至金陵相談佛理, 奈何話不投機, 折葦渡江入北魏, 居住在嵩山少林寺, 終日面壁閉關達九年之久, 是禪宗第一祖.

這二塊石刻均是明末風顛和尚所畫, 以粗線條寫意, 頗為傳神, 刻工刀法簡潔有力, 生動傳神.

第七展室陳列著清費甲鑄據蘭州「肅府本」重刻於碑林的陝西本《淳化閣帖》.

最後參觀的是陳列陵墓石刻的石刻藝術室, 年代自漢代至明清, 約莫有90件石刻藝術精品文物.

 

陝北東漢畫像石, 東漢盛行厚葬和崇飾祠墓, 以畫像石裝飾墓室成為時尚, 通常裝置墓門或鑲嵌在墓室四壁, 既是建築裝飾構件, 又起了鎮墓, 避邪驅祟的作用.

1957年西安市西郊梁家庄出土的李小孩石棺, 隨大業四年 (608).

雕刻細緻精美, 只可惜我們看不懂這些人像及圖案是否有故事..

看起來很可怕, 真的有效嗎?

昭陵六駿是指陝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

(下圖是白蹄鳥)

每塊石刻寬約205厘米、高170厘米,厚30厘米、重約2.5.

(下圖是什伐赤)

「昭陵六駿」造型優美, 雕刻線條流暢, 刀工精細、圓潤, 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

(下圖是青騅)

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 分別名為白蹄烏、什伐赤、青騅、特勒驃、颯露紫、拳毛騧.

(下圖是特勤驃)

為紀念這六匹戰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閻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下圖是拳毛騧的複制品)

1914, 六駿中的拳毛騧颯露紫流失國外, 現藏於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現存四件石雕均屬國寶級文物

(下圖的颯露紫也是複制品)

羊咩咩~你是在瞪我嗎?

石犀, 唐貞觀九年 (635) 三原縣唐高祖李淵獻陵

獻陵前面原本有一對石犀, 這是其中之一, 重達十噸. 石雕用幾條粗壯的線條勾勒出犀的特點, 整體比例準確, 形象生動逼真, 反映了唐代工匠高超的藝術技巧.

石犀的右前足的底板上刻有祖懷  之德字樣, 應為高祖懷遠之德.

石犀的屁屁跟大象好像喔!

明清時期的栓馬樁, 用來拴繫跟鎮慑牲畜的石柱

柱頭往往雕以精美的人獸形象, 造型多樣.

這次的行程都由Jessie安排, 出發前海拉也沒認真研究每個景點的詳細資料, 只是很興奮可以到西安緬懷長安, 可以看到兵馬俑, 可以去華清池想像貴妃泡湯的模樣, 可以上華山論劍. 所以, 對於碑林博物館這個景點感到很驚訝, 古人要在石碑上刻這些字啊, 畫啊什麼的, 真得很不容易, 更何況那個年代又沒有電動工具. 如果, 可以把石碑前面的玻璃拿掉, 博物館內的空間設計可以更明亮寛敞, 那麼參觀起來會更舒心寫意.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rach03&aid=129815633

 回應文章

高雄紀梵希自助婚紗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9/12/09 15:51
@@100分~感謝分享真是長知識了感謝分享~讚
海拉的足跡(herach03) 於 2019-12-12 09:15 回覆:
謝謝你花時間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