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夢回長安D2-1,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2019/10/05 18:22:00瀏覽512|回應1|推薦1

 

旅遊日期: 2009/10/2

 

今天要回到二千多年前的秦朝參觀兵馬俑, 心情超級開心, 超級亢奮. 今天的行程都不在雙腿可以抵達的範圍內, 所以我們四個人包一台車, 包車是Jessie事先就先找好的, 預計的行程有兵馬俑博物館及華清池.

身為中國第一個皇帝的秦始皇陵墓怎能太小家子氣呢?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 歷時39, 是秦始皇自己從十三歲登基就開始蓋的陵墓, 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宏大, 布局講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 不過目前尚未挖掘完成.

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955.5米處, 兵馬俑位於皇陵的外圍, 有戍衛陵寢的含義.

1987,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博物館總共開放三個坑給大家參觀, 剛進入一號坑時, 被巨大的場面給驚呆了. 當然, 也被眾多的人群給嚇呆了.

一號坑是秦俑三坑中最大的一個, 東西長230公尺, 62公尺, 總面績14260平方公尺. 截至目前已發掘4000平方公尺, 出土陶俑, 陶馬近2000, 木質戰車20.

以前唸書時在書本上讀到看到的文字及圖片, 如今親眼看到, 心情無比激動. 尖叫

導遊帶著我們繞著兵馬俑坑四周走一圈, 邊走邊講解. 雖然導遊有用麥克風, 而我們也只有四個人圍著她, 但裡面的環境真得非常吵雜, 導遊的解說聽得並不清楚.

這些陶俑如果都是真人, 那會有多麼地驚人啊! 同樣都是側面, 但上下這二張圖內的兵俑沒有一處相同.

聽不清楚沒關係, 重要的地方都有標誌及解說牌. 1974329日陝西大旱, 臨潼縣村民楊志發在挖井打水時意外發現兵馬俑碎片.

坑內地面是夯築的, 夯土厚約4.5公分, 夯土上用秦磚鋪地, 不錯縫, 排列整齊.

隔樑, 實際上是夯築的承重牆, 寛約2.5公尺. 上面的凹槽是棚木的印痕, 黑色炭跡是棚木被燒後的痕跡.

標誌4門道, 俑坑四邊各有五條門道, 是當時施工的斜坡道. 完工後, 門道口即用立木封堵.

標誌7是近代人曾在這裡建墓的墓穴之一.

標誌8是車輪和車輿的遺跡.

標誌9海拉找不到合適的照片可以呈現給大家看, Sorry~~

標誌10是修復中的秦俑, 陶俑, 陶馬大多是由幾十甚至上百個破碎的陶片粘接修復起來的. 想要把數不清的碎片拼成一個人型, 那得耗費多久的時間, 需要多大的耐心及毅力啊!!

每個俑的背面頸部都貼有編號. 我們站在上面往下看可能會覺得這些兵俑很小, 其實他們身高都快180公分喔!

在這裡數大並不美, 而是很壯觀. 站在這裡讓海拉想到曾看過電影裡古代人打戰的畫面, 浩浩蕩蕩的一群人神情肅穆, 慷慨就義.

這一個個的兵馬俑的臉型, 髮型, 身型及穿著都不同, 甚至細膩到連表情都不一樣. 工匠們的手藝真得太清湛了, 每個俑的表情及穿著打扮都很逼真.

一號坑目前只開挖了1/3, 到在都還在繼續挖和修復中.

~~~~~~~~~~~~~~~~~~~~~~~~~~~~~~~~~~~~~~~~~~~~~~~~~~~~~~~~~~~~~~~~~~~~~~~~~~~~~~~

甫進入二號坑展廳就在大廳裡的巨大木偶給震撼住. (心內的OS這二仙有點恐佈柳…) 這兩個巨型提線木偶是慶祝強生公司與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在文物科技保護中多年友好合作的結晶.

2008年奧運期間, 強生公司與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共同推出了別開生面的巨型木偶文化演出 <勇士和女孩>, 讓古老的兵馬俑再次散發勃勃生機.

勇士高7.2公尺, 654公斤, 女孩高4.5公尺, 208公斤. 這二個跨越時空, 性格迥異的形象, 為觀眾演繹了關愛, 友誼, 和平的精神價值.

二號俑坑呈曲尺形, 位於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 東西長96公尺, 南北寛84公尺, 總面積約6000平方公尺. 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仿, 軍隊布陣更為複雜, 兵種更為齊全. 是三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 只不過都還沒修復完成.

看得出來這一區還有很多待修復的地方. 說真的, 不懂考古或歷史文物的海拉覺得若是少了有型的兵或馬, 這就是個土坑而已. 害羞

 

兵俑的種類很多, 在一號坑裡的大多是步兵. 二號坑內的種類較多, 海拉看到的有跪射俑、立射俑、中級軍吏俑、高級軍吏俑及鞍馬騎兵俑.

跪射俑, 重裝步兵的一種. 發現於二號坑東北角弩兵方陣的中心部位, 雙手作持弩狀, 106.

他的姿態是秦代步兵又一類戰術動作的生動寫照. 而, 他穿得還是防滑鞋喔!

立射俑, 輕裝步兵的一種. 發現於二號坑東北角弩兵方陣的陣表, 雙手作持弩待發狀, 172.

他留的是滴水鬍且髮髻與其它的俑不同邊. 這才是純種的漢人長相吧!

中級軍吏俑的共同特徵: 頭戴雙皮長冠, 身穿長襦, 外披鎧甲, 腳穿方口齊頭履.

鎧甲有兩種形制, 一是帶彩色圖案花紋邊飾的護胸甲, 背部沒有護甲. 二是鎧甲的前後擺平齊的帶彩色圖案邊飾的魚鱗甲.

高級軍吏俑又稱將軍俑, 目前出土了7, 是秦俑坑中級別最高的陶俑. 這類俑的共同特徵是: 頭戴雙尾鶡冠, 身穿雙重長襦, 腳穿方口翹尖履.

著鎧甲者, 甲為彩色魚鱗甲, 甲片小, 甲衣短, 甲的週邊飾精美的花紋圖案, 雙肩及前後胸部有彩帶繫綰的花結.

 

當然啦, 馬俑也是不可或缺的, 馬可是古代粉重要的交通工具, 打戰時更是不可或缺. 鞍馬騎兵俑發現於二號坑中, 共有116.

騎士裝束特別, 頭戴圓形小帽, 腳鐙短筒皮靴, 身披短甲, 腰束革帶, 一手牽拉馬繮, 一手作提弓弩狀.

馬為河曲馬, 經過嚴格挑選和訓練. 馬鞍為低橋鞍, 有肚帶和後鞦但無胸帶, 無馬鐙.

剛挖到兵馬俑時拍的照片, 栩栩如生. 兵俑衣著及武器的顏色還十分鮮艷, 非常好看, 歷經二千多年威武不減這時不得不再讚歎一下古人的能功巧匠.

但是在考古學家挖出土時, 受空氣氧化影響, 數分鐘內即漸漸剝落消失, 所以大家現在看到得都是原先的陶土色.

~~~~~~~~~~~~~~~~~~~~~~~~~~~~~~~~~~~~~~~~~~~~~~~~~~~~~~~~~~~~~~~~~~~~~~~~~~~~~~~~~

三號兵馬俑坑於19766月發現, 位於一號坑的西端北側. 平面呈凹字形, 東西長28.8公尺, 南北寛24.57公尺, 總面績520平方公尺.

三號坑曾遭嚴重破壞, 陶俑, 陶馬和戰車殘破較多, 坑內發掘出戰車1, 陶質武士俑68, 青銅兵器34.

三號坑似為統帥一、二號兵馬俑軍陣的指揮部.

~~~~~~~~~~~~~~~~~~~~~~~~~~~~~~~~~~~~~~~~~~~~~~~~~~~~~~~~~~~~~~~~~~~~~~~~~~~~~~~~~

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廳內有一些青銅文物, 最受大家青睞的是這二輛銅車.

 


我們請的這個女導遊並不好, 她帶我們看完這三個坑後, 馬上帶我們往出口走. 我們跟她說想要再回留下來到處看看, 她說都帶我們看過了, 還有什麼好看? 而且, 堅持要我們跟她一起離開. 我們跟她磨了很久, 後來, Simon用五十元人民打發她走人. 所以, 如果有語音導覽的話, 建議沒有跟團的朋友們租語音導覽就好.

對了, 在兵馬俑博物館人有一個美食區, 不用怕逛太久肚子餓, 我們在裡面的Subway 吃了午餐後才離開.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rach03&aid=129864585

 回應文章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10/06 21:41
謝謝,介紹的好詳細
海拉的足跡(herach03) 於 2019-10-07 11:07 回覆:
謝謝您花時間看完~~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