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0/10 19:40:56瀏覽1633|回應1|推薦19 | |
今日中華民國國慶日,我複習了中華民國革命建國的血淚史,摘要整理如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辛亥革命),革命軍佔領了武昌、漢口、漢陽,在此之前,共有十次革命起義失敗,第一次是1895年的廣州起義,推翻滿清的革命歷經十餘年,犧牲了無數的革命志士方取得初步勝利。犧牲的革命先烈以年輕人居多,均為飽學之士與留學歸來的一時俊彥。
辛亥革命並未在武昌起義之後順利建國,雖然各省紛紛獨立響應,但清廷尚未瓦解,列強仍對其支撐以獲取自身利益,最壞的是日本,希望中國分裂以便從中取利,一度表示願助清廷對抗革命。
革命軍佔領南京後,設臨時政府於南京,各省代表票選孫中山先生為第一屆臨時大總統。清廷方面則以統領北洋軍的軍閥袁世凱為靠山,佯裝答應南北議和,召開國民會議以決定「君主立憲」或「民主共和」。
袁世凱代表清廷與臨時政府議和,各駐華外交使節團決定支持袁世凱,英國公使提出議和條件:雙方停戰、清廷退位、推舉袁世凱為大總統。此時,雙方持續對戰,國父命革命軍繼續北伐,但臨時政府財力、軍力都困難,妥協思想高漲,主張議和者眾,汪精衛甚至對國父說:「你不贊成和議,難道是捨不得總統嗎?」
1912年2月14日,中山先生向臨時參議院辭職,國父在南京只做了三個月的臨時大總統,就把位子讓給袁世凱。
1912年2月,清宣統溥儀退位,袁世凱電告南京政府:「共和為最良國體」,國父辭職,參議院隨後推舉袁世凱為總統,袁不願到南京就職,只好讓他在北京上任,南京政府因此宣告結束。
國父辭職後派蔡元培等人北上迎袁來南京就職,袁怕失去北方根據地,導演北京兵變,令官兵縱火燒街、搶劫民舍,造成數十萬人無家可歸,袁氏藉口留京。
袁世凱當上總統後絲毫不尊重內閣職權,導致國務總理唐紹儀辭職,之後,暗殺批評者宋教仁,再以國稅擔保,向英、法、德、俄、日五國借鉅款以消滅革命勢力。
民國2年5月5日,江西、安徽、廣東、湖南都督聯名反袁違法借款,起兵討袁,國父發表宣言勸其辭職,史稱二次革命。
袁世凱違法向外國借款後,繼而干涉國會制定憲法、解散國會,企圖稱帝。日本窺知袁氏稱帝野心,於民國4年1月向袁氏提出二十一條無理要求(山東一切權力歸於日本、東北與內蒙之鐵路租借權、聘用日人擔任軍事與財政顧問…),日本以武力威脅,袁氏無力拒絕而部分接受。
袁世凱在民國5年元旦登基做皇帝,在各方討伐後於3月22日宣布撤銷帝制,只做了83天皇帝。袁氏在當年6月6日羞憤而死,北洋軍群龍無首,是日後軍閥割據,國家持續動亂的原因。
袁氏死後,中國北方被軍閥割據,中華民國成了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北洋政府),國父在廣州組織軍政府,號召全國戡平軍閥,民國10年4月,國會召開非常會議,取消軍政府,選舉國父為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繼續領導救國工作。國父於1925年3月12日辭世,未能完成統一大業。
國父辭世後,蔣中正繼續領導國民革命軍北伐以完成中國統一,經過無數征戰與折衝,直到1928年8月,蔣中正派員至奉天(瀋陽)勸奉軍首領張學良改掛青天白日旗,並於10月8日產生南京新政府,10月10日,蔣中正就任國民政府主席,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旗易幟」,蔣即電覆,南京政府宣布「統一告成」。
1928年12月,中華民國終於統一了中國,往後十年史稱「黃金十年」,全國上下努力建設。孰料,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八年抗戰導致人民生靈塗炭,國家建設毀壞殆盡,更不幸的是,蘇俄於日本投降前一週宣告參戰,揮軍進入東北地區,日本投降後,俄軍強佔不退,拆解工業設備與設施運回蘇聯,將擄獲之日軍武器交給共產黨,導致共產黨坐大,中國再度陷入內戰,中華民國退守台灣。
審視中華民國建國血淚史,革命軍與臨時政府除了對抗清廷,還要對付列強的阻撓,其中最壞的是日本,在中國最艱困的時候趁火打劫,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在佔據台灣時,亦殺害、蹂躪無數台灣人,其殘暴的民族性令人髮指,此恨無論中國人或台灣人都莫能忘,然而許多台灣人卻對日本崇拜屈膝,令人不解!
如今中華民國被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民進黨人寄生,生病了,但中國終於強了,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趁中華民國之危奪取了大陸,但如今奉孫中山為革命先行者,願為其跟隨者,堪以告慰。受苦受難百餘年的中國百姓終於能過安定繁榮的日子,回顧歷史,這日子得來萬分不易。 最後,祝中華民國早日康復!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