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隨口給出建議後,我們能為孩子的人生負責嗎?
2016/05/24 21:34:09瀏覽7076|回應0|推薦11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過去,每年的四月到六月,總是要與無數的高三孩子討論其生涯決定。幾年下來一再重複的會談歷程,也累積了不少經驗。

在這個時間點,孩子們是相當徬徨的。

幾週前,還在為大考奮戰。在這之前,孩子很少(或從沒)想過自己的未來要往哪裡走?大學要讀些什麼科系?突然之間,碰上了這人生大哉問,能不慌了手腳嗎?

於是,前來尋求「解答」的人,真的不在少數。他們要的常是一個標準答案,不外乎:

「依我的分數,念什麼大學科系最好?」、

「什麼樣的大學科系未來最有前途?」、

「我適合念什麼大學科系?」、

「甲校系和乙校系那個比較好?」

每個問題都很大,回答起來也很費時。但孩子就是要你直接給一個答案,讓他們的心裡有個依歸,就好像在大海中找到浮木,抓著走就對了。

--

在來與我見面前,孩子們常已經諮詢過其他師長了。當我引導孩子去思考相關問題時,他們總會告訴我其他師長的觀點或建議,聽了有時令人感到心驚膽跳。例如:

「去讀某科系就對了,未來比較有可能考上公務員!」

「本校學生去參加這間大學的面試時常鎩羽而歸,還是不要選這間好了!」

「現在這個產業的前景最好,讀這個最吃香!」

「這間大學以前是某領域起家的,跟你的專長不符合。」

「某地區的大學都不好,別考慮那邊!」

「不要念那種沒有聽過名字的科系,很危險!」

這些建議,都出自孩子身旁的熱心師長。然而,這些建議背後的資訊,常是偏頗、過時或出自於刻板印象,甚至邏輯不通。

--

輔導與諮商的長年訓練,要我學會面對個案的問題時,特別是人生重大議題的抉擇時,盡可能保持價值中立。然而,價值中立是不存在的,因為「價值中立」本身也是一種價值。

既然無法完全做到價值中立,也要做到給予個案選擇各種價值判斷的機會並予以尊重。基於個案的福祉,這是最高指導原則。

於是,在面對孩子的生涯議題上,即使我們對於某些大學校系或工作領域也有好惡,但要盡可能保留更多空間給孩子去思索,去探究。

首先,提供給孩子的生涯資訊必是盡可能客觀、正確與最新的。若涉及價值判斷時,如分析某些大學校系或職業的好壞、高下、優劣、前景…..等,必要提供多元的資料來源與觀點,避免偏頗狹隘。再來,時時反思自己是否帶著過去的刻板印象,不自覺地影響了孩子的生涯決定。

更重要的是,與其直接提供孩子資訊,不如教孩子自己蒐集資訊、判斷資訊與組織資訊,這才是孩子需要的能力,也是一種機會教育。

最後,總要告訴孩子:「師長提供你的資訊或思考方向,都是個參考。最終,你要為你自己做出決定,也要為你的決定負責。」

--

我時常強調「生涯不確定性這個觀念,也就是現代人的生涯發展已非直線性——努力唸書進入頂尖大學熱門科系,完成學業進入一流公司,從基層做起一路往上爬,直到屆齡退休。

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現今的產業脈動變化迅速,十年河西、十年河東,風水輪流轉,誰也無法預料當一個孩子大學畢業後,當今社會的顯學是什麼?而個人內在的特質、專長、興趣與價值觀也隨著生活經驗的拓展而不斷改變。簡單的說,整個人生就是「無常」兩個字。

於是,「最佳的生涯選擇」已沒有唯一答案,而是充滿各種可能性,生涯中多次轉換跑道也再正常不過了。

既然如此,身為師長的我們,憑什麼能為孩子的生涯決定給出斬釘截鐵的建議呢?更不用說,這些建議背後潛藏了多少未被覺察的刻板印象、狹隘偏頗的資訊來源,以及不合邏輯的推論評價。

--

有人會說,孩子哪裡懂得那麼多?當然要大人給他們些引導,才會有方向。我絕對同意這個說法。然而,當我們給孩子建議時,究竟是在「引導」孩子,還是「控制」孩子的決策?

控制與引導的差別在於,控制是只給對方一個選擇,並且要他相信這是最好的決定;引導則是永遠給對方更多選擇,並且尊重與相信對方會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

當我們用著「豪邁」的口氣,對著尚無法深度思考的孩子們說:「念那個沒用啦!念這個比較好,聽我的就對了!」類似這樣的話語,這便是在控制。我們確實擁有比孩子更多的人生經驗,但未必表示我們的看法就絕對客觀、真實與切合時宜。

孩子在面對人生重大抉擇的關卡時,總是徬徨無措的。人們在極度脆弱時,就像是陷溺於水中載浮載沈時,有人伸手就會抓,有個浮木就會抱,那些偏頗的建議也可能就此進入孩子的心底,成了他做出生涯決定的唯一依據。

--

當我們隨口給出一個建議,卻可能成了影響孩子下一階段生涯發展的關鍵因素。問題是,決定之後是由誰來承擔這後果?答案很清楚,是孩子,不是我們!

因此,我們憑什麼可以不以戰戰兢兢的態度與孩子討論其生涯議題?憑什麼在沒有深思熟慮並充分自覺的情況下,就給出建議,因此影響了孩子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能就此剝奪了孩子為自己做決定的機會與權利。

如果這是孩子第一次面臨為自己做出人生重大決定的時刻,那麼,就讓孩子練習自己做決定吧!而他也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這是邁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本文撰寫於2016年5月24日,2018年11月18日修改)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著作: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ng711&aid=5849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