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印度生死筆記-人生的開始就是在朝死亡前進
2006/12/18 23:07:01瀏覽998|回應0|推薦7

我對這本書有興趣是從老師發的導讀開始,原本記憶中的印度,就像老師說的那樣屍體就在路邊像新聞上說的一樣,恆河是他們的母親,甚至有人生病了也會拿那條河的河水來飲用,並且相信病會因此好轉,但是,恆河實際上卻是一條非常髒的河流

德雷莎修女在印度所做的事,讓印度被遺棄在路邊將要斷氣的屍體更多一點的尊嚴和關懷。但是,現在的印度除了文化以外,也因為他們的工資低且進步的各項產業而蓬勃發展。而且對於我而言,他雖然不是一個完全未知的世界,卻也在我心中佔有一定的神秘感,因為從古至今那個地區的文化變遷,遺跡及歷史意義等,對後人都必定有造成一定的影響。我對於古文明相當有興趣,尤其是像印度這樣神秘的國家,我相信一定還有一些事情是埋在地底下等著人們去發現。究竟是怎樣的世界會讓印度的社會文化演變成現在這樣的模式相信也是非常值得探討的。

印度或許正在快速的進步中,但是沒辦法受到良好教育及文化洗禮的人大有人在,而且,還不算少的人口,在書中“斷氣的嬰兒”文章中提到公立醫院的醫療設施有多麼的簡陋,工作人員有多麼的不足以及環境有多麼的髒亂。印度的婦人抱著自己虛弱的孩子排隊看醫生,有些甚至已經斷氣了母親還是在排隊等待醫生的診斷,在印度,公立醫院是給窮人家去的,那裡沒有完善的設施和配備,也因此這些窮人家所得到的醫療照顧也不會是很齊全的,甚至是對於醫學的常識可能也有欠缺。孩子是母親生的,孩子生病母親還是要極力挽回小孩的生命,不論生死,淚流兩旁,也要等待醫生在一瞬間診斷的結果。

而且,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也常常發生,例如說器官失竊、封閉沒有逃生門的大戲院及沒有出口燃燒還在繼續行駛的火車等問題。有時候甚至連女性的自由選擇都不能自己決定,而要由多數的群眾或是家族所決定,這些老舊的觀念就像老舊的機器一樣,已經運作太久,壞了,該換新的了。但是,觀念的建立勢必伴隨著文化和宗教的配合,假如既定的制度已經廣被接受,那麼,新的制度進來會不會因此破壞了看似和諧的整體呢!

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則故事。一開始是在介紹印度教徒的葬禮,在印度地區有很多種葬禮的模式,例如:水葬-將屍體切成一百零八塊(在印度是吉祥的數字)丟到水裡餵魚、火葬(最普遍)、天葬(不同教派還有不同的方式),而有些印度人會在口袋裡面放著大約5000元日幣,目的是為了,假如不幸在外地喪生,那麼幫忙處理屍體的人就可以用這筆錢買材火來燒屍體,不但可以處理好遺體又不會麻煩到別人讓別人破費。從這些種種對於死亡的看法,我認為印度人把死亡這件事情看到很開,隨時都有人在死亡,死亡在街頭、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喇嘛教是從生命誕生就開始學習如何面對死亡,而印度教我覺得是因為環境的因素而讓人學習如何接受死亡,當習慣就會變成自然。

看完這本書讓我覺得,生命很脆弱,只要有一個不小心的意外都有可能造成後悔的錯誤,而當一個人的掛念越多,死亡就會是一件很恐怖的事。當一個人沒什麼牽掛時,死亡反而會是沒有什麼好怕的或者是一種解脫。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len2004tw&aid=603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