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鎂、鐵、鋅、銅....這些在媒體廣告常聽見的「礦物質」,它們是維護身體健康上非常重要的金屬離子,當然帶有「金」字旁的中文字,也告訴我們這些「礦物質」也是「重金屬」;所以偶爾我們會聽見啥「鐵中毒」、「銅中毒」(綠牡蠣事件的元兇重金屬)之類的「重金屬中毒」事件。
很多人一定有這樣的疑問,市售某些(例如礦泉水)產品中的重要指標,是「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寡,但若仔細看一下產品內容標記,會發現某幾項「微量元素」曾經在「重金屬中毒」名單裡出現過,哪到底是怎會事?曾有人這樣問我過,礦物質?微量元素?重金屬是一樣的東西?一樣的意思嗎?
其實在營養學上稱的「礦物質」定義是指:當動物或植物組織燃燒後,所遺留於灰燼中的大部份元素,而人體約有4%的体重是由礦物質所構成。其中有七種含量較高的稱為「巨量元素」,例如鈣、鉀、鎂、鈉,而其餘在人體內含量較少的成份稱為「微量元素」例如:鐵、碘、鉻.....。
微量元素是目前保健食品界一直在研究的方向,因為研究者發現許多的微量元素與人體的健康非常有關,像「糖尿病」與「鉻」的關係、「性功能」與「鋅」的關係等等,但這些所謂的「微量元素」,顧明思意就是說它被需要的量非常的稀少,像「鉻」元素每天只需0.05-0.2毫克(1公斤=1000公克;1公克=1000毫克;一顆聖女小番茄大約4-8公克…想想0.2毫克....)。所以說;當人體只需這麼少的量,便能營造健康身體的功能前提下,你若吃入超過這些數量的「微量元素」會有何後果呢?想想吧~就是「重金屬中毒」囉!記得在職場上曾碰見的實例,有一位四十多歲快近五十多歲的中年人,由於在「性功能」方面很不滿意自己的狀況,所以來購買我們家含「鋅」的相關保健食品,吃了一陣子後,他抱怨一點效果也沒有,後來聽到他到美國旅行,也在美國買了這方面相關食品,由於「是食品嘛~多吃點沒關係的」他自想,所以明明建議使用量是一天一粒,他先生是一天吃了三粒,結果產生了噁心、嘔吐、急性腹痛、腹瀉和發熱的症狀,他原先以為自己吃壞肚子之類,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是「鋅慢性中毒」症狀!
後來他有將此產品拿來給我看,一看之下才發現美國保健食品中鋅的含量是台灣產品的1.5倍量(美國人身材高大,他們的設計劑量較高),而他老兄並不知情,又一天吃三粒,真是服了他!看來「性功能」表現好似對某些男性朋友很重要唷!
「中庸之道」是老祖先傳下來的名言,適可而止的人生哲學還是有他的道理,礦物質若吃的適量是「礦物質功能性彰顯」,吃的超過就將會變成毒害身體的「重金屬」了。
【資料來源】樂活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