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靜坐冥想的認知
2010/03/18 16:20:46瀏覽256|回應0|推薦0
關於靜坐冥想的認知


科學家發現當一個人以蓮花坐姿坐著時,即使不靜坐冥想,他的腦波也會立刻從β波變成α波。這種轉變,表示一個人的心靈變得較平靜。當我們坐下來靜坐冥想時,會發現一些不純淨的思想在我們的腦中浮現。一個粗糙的心靈(意識心靈)是騷動不止的。它透過五個感覺器官和五個行動器官四處遊動,就像十隻野馬一樣。一位偉大的瑜伽士曾說:「心靈就像一隻被蠍子刺中的醉猴。」人類無休止的心靈,盲目地從一個感官的享樂奔走至另一個感官的享樂,就像一隻酒癮發作的醉猴。也像被嫉妒、貪心和自負的蠍子刺中,受到憎恨所撞擊。所以,地球上最偉大的戰勝者,是那些征服自已心靈的人。



一個人如何征服這種騷動不止的欲望?如何獲得平靜的心靈呢?只有經由
靜坐冥想才有辦法!靜坐冥想是一種靈性的科學。教導靜坐冥想的人需要對自我本體有較高的了悟,所以只有靈性實踐修煉經驗的人才能教導靜坐冥想



根據現代醫學的實驗:當熟練禪或瑜伽
靜坐冥想的人靜坐時,他們的腦波是連續的α波;當一個人從事理性思考或憂慮、緊張時,他的腦波則大部分是β波。β波有較不規則的節奏。



α波是表示一種無焦慮、無緊張的狀態,當一個人坐輕微
靜坐冥想時,他的腦波會從β波轉成α波。一般人在睡覺時才會有θ波產生,但在較深沈的靜坐時,腦波大部分是θ波,且與潛意識心靈相關聯。



靜坐變得更深沈時,θ波將會變成δ波。透過靜坐冥想的訓練,頭腦將被有系統地再造成為較健康、較協調的狀態。科學的實驗證明,靜坐冥想可減少沮喪、壓力、冷漠、頭痛、失眠和心不在焉,且能增加注意力及記憶力。自主神經系統(控制人體內部機能的部分神經)是與人腦的下視丘相連,它是由中腦的邊緣系統所控制。靜坐能影響一個人的中腦,並且穩定下視丘及人的情緒。



人腦的結構與核桃相似,可分成兩個部分。左半邊控制右半邊的身體,右半邊控制左邊的身體。人的左腦是屬於分析、邏輯和理性的,所以是傾向於科學及數學。而右腦是屬於直覺和創造性的,所以是傾向於音樂和藝術。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達,我們忽略了右腦的發展。所以,為了使智力和直覺的發展諧調一致,練習
靜坐冥想就是必須的了。由於腦部不同部位的缺乏整合,導致身體功能的不穩定。當腦的不同部分功能不協調時,緊張與疾病就會產生。而借著靜坐冥想我們可以避免這些問題。靜坐可以增加我們的集中力,減少沮喪、痛苦及挫折。靜坐者發現內在世界才是人類精細快樂的源頭。



當人在
靜坐冥想時,會增加百分之三十五的血液流到腦部。而提供給腦部的血量大小,與我們的心靈能力有密切的關係。而且當血量增加時,相對的氧量就會增加,如此一來,腦部的功能也獲得改善。靜坐冥想也能使我們身體得到較多的休息,因為靜坐冥想時人體內氧的水準會降低百分之二十,人會感覺到完全的鬆弛。



悅性食物對
靜坐冥想很重要。所謂悅性食物就是指不會刺激身體與心靈的食物。我們身體是由無數的細胞所組成,而這些細胞需要純淨的悅性食物來造成。純淨的食物可發展出純淨的細胞,而純淨的細胞又發展出純淨的心靈。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與人類個體心靈不同的心靈(潛伏的及未發展的)。後生細胞與原生細胞間的關係形成了身體與心靈的合成結構體。人類心靈與身體的原生細胞及後生細胞有直接的關係。我們所吃的食物及水的本質會影響細胞,進而影響心靈。練習靜坐及瑜伽體位法,加上攝取悅性食物,可發展我們的身體及心靈。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能量於其中,此能量就是每個元素事物的核心。而一個合成的物質結構體是由五種基本元素所組成,這五種基本元素分別是乙太、風、火、水、地;在此合成結構體內亦有一個核心,這個核心是所有個別元素核心的集體核心,這個核心就稱之為生命能。



人體亦是由這五種基本元素所組成。人體中的每種元素也像其他合成物質結構一樣也有能量,這就是核心。這個人體內的生命能可轉換成機械能,此外還可轉成磁能。蛇即是借著使用其磁能捕得獵物。某些水中生物(如電鰻)能產生電,並藉此捕捉獵物。如果不慎觸及此種動物,就會感覺到電流。人可藉由能量的轉換力量而做出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經由瑜伽體位法的練習,人們可以發展腺體;經由
靜坐冥想可以發展心靈。身體和心靈互為影響,當身體和心靈純淨並發展後,靈性的成長就開始了。



經由
靜坐冥想,我們的生命能會轉變成靈性能量。許多靈修者因為他們能將其所有靈性力量用於社會之福祉,而為這整個世界做了許多有益之事。


過動兒專案>>高效學習專案>>睡眠障礙專案>>冥想、靜坐專案>>注意力不集中專案


藍海心智能量網 http://www.hdmok.com/


 

( 休閒生活美妝保養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dmokyam&aid=386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