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18 01:05:26瀏覽958|回應0|推薦4 | |
2012 3.9 台博館的一票兩看真是物超所值才20元。要不是台博館的保全人員指引,我想可能就錯失了參觀土銀展示館機會。此次最大的收穫應該是來自於土銀展示館吧。 蠻訝異於台博館會把土地銀行納入博物館之列,負責將它修復及後續營運管理,並且定位為「自然史博物館」。 有時回顧歷史事件,你必須置身於原建築本體,才能體驗走過從前年代風華盛世,就像座落在台北襄陽路上的這座銀行,從勸銀到土銀,厚實穩重的走過70餘年歲月,在2009年底蛻變為博物館後,延續過往,成為臺灣的金融史、經濟史、建築史、工藝史以及博物館發展的具體實證。 班駁的牆面、鐵鏽的指引、昏黃的燈光,訴說著一段過往的銀行史 這是個相當有趣的體驗之旅,首先進入眼簾是他們帳房,仿古木座的工作區,然後你可拿一張長得像土銀存摺簿的紀念票,透過補褶機去補摺,就列出參觀日期及參觀紀念。刷完簿子就可以進入那深鎖的金庫探險去。 帳房 刷紀念摺簿 金庫口 土銀摺頁簡介印製相當精美,介紹也很詳細,銀行得以重見天日,想必台博館在規劃展示館上有其歷史定位考量與呈現樣態思惟。 銀行在日治時期究竟扮演著什麼樣角色?尤其在那段急遽擴張世界版圖的日本帝國年代,在臺灣處處可見日治時期遺留的建築,除了統治象徵意義外,是否有著不同的解讀意味? 資料上寫著土地銀行的前身是日治時期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即台北分行),「勸業」日文為「提倡實業」的意思,故銀行業務也多與生產事業有關。也就是在1923年左右的年代裡,勸業銀行在臺經辦的是與不動產、土地開發、造林及埤圳水利等相關事業,並相繼設立五個分行,並於1930年代在臺北、臺南兩處分行分別興建大型銀行廳舍。 不同時期台北街頭呈現的地貌 展場以海報依歷史時間軸順序鋪陳理並輔以舊物見證銀行過往事蹟 舊物為昔日銀行處理作業用品,今日皆成博物 展區共分成「土銀行史室起源」、「本館建築與所在空間的前世今生」、「金融機構之沿革」、「1930年代的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戰後土地銀行的誕生」、「伴隨國家經建發展的土地銀行」、「展望未來」等七大主題。 一樓局部保留昔日金庫空間原貌供人體驗及緬懷,狹窄的走道兩側,貼著封條的木櫃內,存放著早年的銀行結算表、帳冊、國庫股票登記簿、地價結計明細表等文獻資料,重現當時舊土地銀行總行金庫樣貌。(註) 展區分七大主題 伴隨國家經建發展 日本帝國主義有計畫實施侵略掌握重要農林礦資源 難得一見的黃金/白銀深藏在銀行金庫中!也有美鈔 貼著封條的木櫃內,存放著早年的銀行結算表、帳冊、國庫股票登記簿、地價結計明細表等文獻資料 我也留意到國民政府時期,一些人物位居土銀高位,以銀行之力來協助推行平均地權政策,像「首位董事長─嚴家淦」、「催生者─蕭錚與地政學會」、「繼承者─楊基銓與權責劃分」;以「扮演臺灣長期性之農業金融機構」,說明土銀在臺灣金融體系中的定位。 早年就有各式奇怪的債券?用途不明 這是讓我很好奇的甘薯折付現金券?不知當時是什麼用?問了FB的小編得到答案是 所謂「甘藷折付現金券」,就是當年農民所生產的甘藷,政府利用此券,來收購,等同於現金喔。 也有承辦農具貸款 二樓也有些櫥窗展示土銀昔日農業政策或銀行研究的出版品或紀念品,有趣的是土銀也有出產像初鹿鍊乳、鶴岡紅茶之類農產品,還有陳列各項銀行各項帳冊以及上鎖封條的檔案鐵櫃之資料。 ‧歷史沿革 http://www.ntm.gov.tw/tw/public/public.aspx?no=174 ‧摺頁參考 http://www.ntm.gov.tw/tw/public/public.aspx?no=386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