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剝皮寮歷史街區建築
2012/12/24 10:05:41瀏覽861|回應0|推薦11

2012.7.28

來剝皮寮,當然不能只看Klimt的畫,剝皮寮歷史街區建築及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也是相當具有可看性。

正往剝皮寮路上

關於剝皮寮建築說實在我並不了解其演變過程,google了一些資料,臺灣大百科描述了這段歷史,昭和時期因劃歸為老松國小校地預定地,才得以保留清代、日治及光復後不同時期的建築樣貌(這讓我想起台南武德殿也是在小學內)。

在艋舺專區有剝皮寮模型可看出大概的範圍

剝皮寮歷史街區南臨廣州街、北傍老松國小校舍,東面昆明街、西側康定路,由南面進入康定路173巷,又稱「剝皮寮老街」。資料顯示可同時看到二個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北側為具有火庫起簷柱及亭仔腳的老街傳統店屋,南側則為具有拱圈騎樓的牌樓厝;向東則可看見一樓拱圈騎樓及二樓傳統綠釉花磚欄杆。(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有詳細的專區說明)

二樓傳統綠釉花磚欄杆

一樓拱圈騎樓騎

好啦!我得承認只有半天可逛的光景,也就沒太仔細研究建築細緻度,不過這裡的建築是可以慢逛體驗。就看看照片好了。

不同結構造型建築

剖面原貌

這是在畫展的二樓窗景眺望整條街

各棟建築各有展示說明大稻呈的民眾生活史

夾雜中西方故事的彩繪塗鴉

亭仔腳

牌樓面

這應該剝皮寮及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的入口處,因為我是倒著走出來的

剝皮寮歷史街區 Bo-Pi Liao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9361

剝皮寮建築特色 http://59.120.8.196/enable2007/modules/tinyd1/index.php?id=8

國學大師章太炎住過的房

不過街區內倒是人文薈聚,聽說清末國學家章太炎1898年曾下榻廣州街123號,時任《臺灣日日新報》漢文欄記者。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呂阿昌醫師亦曾在康定路與廣州街轉角處(今臺北國際商業銀行)開設懷安醫院。林佛樹在永興亭開設臺灣經濟日報社。這些在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皆有設立專區陳列。

名人軼事:http://59.120.8.196/enable2007/modules/tinyd1/index.php?id=5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cliu1516&aid=7155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