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01 11:46:06瀏覽1003|回應1|推薦14 | ||||||||||||
2015.4.2 台灣文學館總是會定期推出主題式展覽,此次正巧也同時看了「農勞文學-山海地土的靈魂」特展。 關於土地書寫的作家,舉凡賴和、鍾理和、鍾鐵民、楊逵、洪醒夫、鍾肇政及吳晟,皆用詩、用文學,寫下邊緣人們勞動生活情景-勞動者一生嚐盡現實只為守護腳下的即刻生存。
展場呈現時代巨輪下,勞動者以有限的肉身投入1920年那個殖民年代的土地與物資掠奪日治時期,在【時代進步向前走,人民幸福在哪裡?】主軸裡訴說著日本企業大舉入侵農村,設置大規模新式糖廠與雇工農場。工業化台灣瞬間從農業的米、糖輸出國成為工業代工國,糖廠的功能微弱,產業經濟巨幅變化、土地政策改變,傳統的勞農階級跟不上殖民的掠奪需求。於是形成了作家筆下書寫的一種汗滴禾下土的鹹、說不出無奈的酸和過往甘蔗的甜,交織成台灣的勞農文化。 小而美的展覽,展示作家手稿、獵人作家亞榮隆‧撒可努的勞動工具、楊逵《新聞配達夫》僅存的原稿、賴和的詩〈流離曲〉手稿、顏水龍手繪製紙圖等文物。 台文館此次特展以勞動為主題,以勞農文學為核心,在入口處即有一個用鐵製作成的拳頭,作為勞動的精神意象,拳頭有勞動者爭取的意味,也有堅毅的精神,整個展覽共分為「無米樂唱謝天」、「爭口飯求生存」、「為尊嚴擊響鼓」、「破天際探天光」等五個展區。 不管在哪個年代,靠天吃飯的農民是最被剝削的一群,收穫並不見得有好的所得。 「破天際探天光 賴和的詩〈流離曲〉手稿 康道樂的失業 楊華的一個勞動者的死 楊逵 楊逵《新聞配達夫》僅存的原稿、賴和的詩〈流離曲〉手稿, 都是描寫殖民統治下的農民失去土地的心情。 鍾理和寫字台 獵人作家亞榮隆‧撒可努的勞動工具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