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16 16:38:24瀏覽1105|回應1|推薦11 | |
2014.8.22 逛完華僑博物院後,問了館方人員搭公車至廈大要在哪搭,結果她竟然說很近,用走的就到,於是我也很疑惑的沿著路線走下去,真的是不一樣的風景線啊!走往大學之路竟是如此舒爽,陽光、樹蔭、風,如此簡單如此令人愉悅,當然也吃了廈門當地的春捲及咖啡唷。 到廈大的目的當然是為了看魯迅紀念館,知道魯迅起源於「阿Q正傳」的文學閱讀,拜讀之餘當然也想瞻仰一下文學家的生平事蹟與藝文交流活動之類。我蠻喜歡廈大魯迅紀念館的陳設模式。只是不明白為何魯迅只在廈大待了5個月的教學生涯,廈大就如此慎重的設立紀念館,還分了五個陳列室詳盡介紹魯迅一生,而曾經推薦魯迅給廈大的林語堂卻不見其蹤影,這可能跟政治立場有所關係吧,因為後來林語堂選擇台灣。(1966年定居台灣,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同年四月移靈台北,葬於台北陽明山仰德大道林語堂故居後園中。) 廈大目前六大主要展館,即校史展覽館、陳嘉庚紀念館、校園規劃建設館、羅揚才烈士紀念室、魯迅紀念館和人類博物館。我只逛了四館魯迅紀念館、校史館、陳嘉庚纪念堂、校園規劃建設館,人類博物館未開只在門外徘徊。 魯迅紀念館在廈大集美樓二樓(公車廈大西村下車,走西大門),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6日魯迅在廈門期間曾寓居於此。1952年10月設立紀念館,1956年宋慶齡、郭沫若先後為該室題詞,1976年10月,為紀念魯迅誕生95週年、逝世40週年和到廈門大學任教50週年,進行全面整修和充實,擴展後命名為“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正式對外展出。是國內五個魯迅紀念館中唯一設置在大學的紀念館。紀念館主要由廈大中文系教師管理,日常開放、講解及接待工作全部由學生負責。 該館共有五室,其中四室以六百多件文物和資料、照片,分別介紹魯迅的生平和在紹興、北京、廈門、廣州、上海各歷史時期的歷程,其中在廈門部分是展出重點。 真的很喜歡這裡的陳列風格,非常簡單樸實的藉由圖像、照片、文字,將七個時期的從生到死、文學成就、愛情故事、藝文社交,一一如實呈現,沒有過多的文字誇飾,沒有簡略的圖像或牌坊佔據充斥空間版面。我幾乎是瘋狂地把該館的每張照片都照下來(不知廈大將來是否會出魯迅紀念館專冊?),或許魯迅在文學成就所給予的推崇與尊敬,使得魯迅紀念館在中國大陸有六座之多,在台灣可能就只有中正什麼館會是多數吧。 魯迅紀念館住址: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422號廈門大學集美樓 廈門大學網上展館魯迅紀念館 http://wszg.xmu.edu.cn/Homev2/exhibition/LXHome.aspx 一在紹興 成長的背景,雖不見得是魯迅文學風格的成因,但或多或少的祖輩代的農民承受的壓迫,作品裡有著反諷的特質存在,像小說主題多是反封建、反禮教、反傳統,反映人性的陰暗面,善於諷刺,善於創造典型人物,描寫人物的面貌言語、心理和行動,並善於描寫環境、場面及渲染氣氛。 簡單明瞭的幾張照片、文字,說明了魯迅的成長背景,我喜歡藍色的抑鬱。 引用魯迅的文章文字作為述說是常用的手法,有著第一人稱的自說,娓娓道來故事人生。 祖父是官場人,但父輩淪為以土地抵押之借貸人 童年的生活場景,百草園、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帶的農村等地, 成為後來魯迅的兩部小說集《吶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來源。 三味書屋的匾額有種風骨餘韻 二在南京 魯迅以優異成績取得日本留學 三在日本 1902年2月,21歲的魯迅赴日本,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2年後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1912年改制東北大學醫學部)學習現代醫學。魯迅選擇學習現代醫學,是因為父親的病故造成他對中醫產生了嚴重的懷疑。他是東北大學的第一位外國留學生,也是當時仙台唯一的中國留學生。 魯迅在醫校學習一年以後,便從學校退學。(維基) 教醫學的老師及手寫筆記 醫學同學 魯迅住過東京住所,為夏目漱石的租屋 魯迅翻譯的兩本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月界旅行》(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和《地底旅行》(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 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稱自己是因為受到一部日俄戰爭的紀錄電影片里,中國人給俄國人做偵探而被日本軍逮捕要槍斃,喜歡在場圍觀的也是中國人這類事實的刺激,認為「救國救民需先救思想」,於是棄醫從文,希望用文學改造中國人的「國民劣根性」。(維基) 1906年秋天魯迅攜二弟周作人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 1907年曾擬創辦雜誌《新生》,因經費問題未能如願。 四在杭州.紹興 1909年,28歲的魯迅從日本回到中國,擔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生理學化學教員、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紹興師範學校(今紹興文理學院)校長等職務。1911年寫出第一篇小說《懷舊》(文言文寫作)。(維基) 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學生成績單,監督周樹人即魯迅 五在北京 1912年,31歲的魯迅受蔡元培之邀,到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凱做大總統後,隨政府搬到北京,歷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1科科長、教育部僉事。這時,他經歷一段思想苦悶時期,對社會改革頗感失望,沉迷於收集研究拓本之中,校編謝承《後漢書》、《嵇康集》。後受錢玄同影響,重新投身新文化運動,併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和北京大學兼職講師。 知識份子對社會改革的失望,往往會移情他物,魯迅沉迷於收集研究拓本之中, 校編謝承《後漢書》、《嵇康集》,照片中對嵇康集達到十幾校境界。 1918年,37歲的周樹人首次用「魯迅」為筆名,在中國雜誌《新青年》上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短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12月,他還生動地塑造了阿Q形象,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 魯迅文學作品代表有《阿Q正傳》、《祝福》、《孔乙己》、《故鄉》等。 主人公阿Q、祥林嫂、孔乙己、閏土等在中國婦孺皆知。 首次用「魯迅」筆名,在中國雜誌《新青年》上發表
現代體式創作的短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
為自畫像
魯迅曾督導京師圖書館(後來的北京圖書館,現在的中國國家圖書館)參與建設。 曾在北京胡同紹興會館待過 1919年,五四運動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參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魯迅在北京,個人感覺是個混亂糾葛時期,維基上寫著:魯迅共做了14年的中華民國政府公務員,級別是薦任,機關是教育部,單位是社會教育司(司長是夏曾佑),歷任第1科科長和僉事(輔助司長的高級幕僚),不過後來被章士釗免職。設計過中華民國國徽、北大校徽。在臨時政府時期,魯迅僅被蔡元培聘為大學院「特約撰述員」,每月工資300圓。1926年8月,魯迅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抗議三·一八慘案,後來快速轉往廈門大學任文科教授。 阿Q形象,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 在北京八道灣11待過,創作了《阿Q正傳》等作品 魯迅與俄國盲詩人愛羅先珂愛 羅先珂(B·R·Epomehk,1889—1952),俄國詩人,世界語者,童話作家。童年時因病雙目失明。25歲離開俄國本土,先后在暹羅(今泰國)、緬甸、印度、日本等地漂泊。1921年在日本參加“五一”游行,被日本當局驅逐,來到中國。1922年2月,在魯迅等人的推動下,經蔡元培特聘,來北京大學教授世界語,借住在魯迅兄弟位於北京的八道灣住宅裡。愛羅先珂曾先後在北京許多學校授課。(註) 魯迅以小說創作起家。1918年在《新青年》雜誌發表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開山之作,影響深遠。其後,魯迅連續發表多篇短篇小說,後來編入《吶喊》、《彷徨》兩個短篇小說集,分別於1923年和1926年出版。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魯迅逐漸放棄了計劃中的長篇小說創作,轉向雜文寫作。魯迅後期小說結集為《故事新編》。 魯迅在北京西三條胡同21住過,書房兼臥室 魯迅在1925年造型,1926就轉往廈門發展 六在廈門.廣州 魯迅在廈門.廣州時期非常短,或許是動亂的年代 惟一一張廈大在南普陀留影(1926.8-1927.1.16) 1927轉往廣州中山大學任職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2月18、19日,赴香港在上環基督教青年會禮堂舉行兩場 題為「無聲的中國」及「老調子已經唱完」的演講。 魯迅在廈門時編定的坟、朝花夕拾、野草。 《朝花夕拾》以追憶兒時往事為主,平易曉暢風趣生動。代表作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野草》以尼采式散文詩形式,表達對社會人生的批判反思,反映作者當時虛無主義的悲觀心境。 廣州國民黨右派發動“四一五”反革命政變,魯迅提出營救被捕學生無效,憤然辭職。 顯現出對學生的愛護,任職中山僅3個月03天。 (不過八卦是說顧頡剛從廈門大學來中山大學任教,魯迅不願與其合作共事。) 與中山大學學生會合影 廣州國民黨右派發動“四一五”反革命政變,魯迅為搶救學生召開緊急會議討論 七在上海 1927年10月,魯迅辭去中山大學職務到達上海,10年之久,他一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區的越界築路區域(所謂「半租界」,是指今天虹口區北部魯迅公園一帶),那裡有特殊的政治環境保護他寫作免遭迫害,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1930年起先後加入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但魯迅與左聯領導有很多思想上的衝突,因而有人認為他是自由作家。1927年到1936年間,魯迅創作了很多回憶性的散文與大量思想性的雜文,翻譯、介紹外國的進步文學作品。 1933年,魯迅寫了《為了忘卻的紀念》憑弔柔石、胡也頻等被國民黨捕殺的五位「左聯」成員。
魯迅在上海期間,和宋慶齡、陳賡有交往。魯迅所主持的文學團體和郭沫若、郁達夫主持的文學團體有矛盾。魯迅扶植獎掖文學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蕭軍、蕭紅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張春橋進行過論戰。 蕭伯納來訪,與林語堂、宋慶齡、蔡元培、依羅生、蕭伯納等合影 自1931年起,魯迅大力倡導木刻版畫,由此開始了中國創作版畫的歷史。 魯迅最後遺囑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點二十五分魯迅在上海因肺結核病去世,終年55歲。 上海上萬民眾自發為他一個文藝界人士舉行前所未有的隆重的葬禮。 治喪委員會宋慶齡、蔡元培等。 魯迅雕像 雖然廈大強調第二、三室是展出重點,尤其二室是魯迅在廈門職教部分,大家如果對魯迅有興趣,倒是不妨走訪廈大一遭,目睹這位對現代文學有著深遠影響的文學家事蹟。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