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10/12 14:54:17瀏覽782|回應0|推薦7 | |
2014.8.22 第三天行程,因為是7:40晚班機,利用上午半天跑了華僑博物院與廈門大學行程,搭22路公交車,因兩據點只差2站,決定先逛華僑博物院再逛廈大。 該館由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主持創辦,並由僑胞和歸僑捐款籌建,1956年動工,1959年5月正式開放,雖說該館由華僑集資興建的文物博物館,全面系統展示華僑華人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但,某種程度上與廈大也是有其相關性(廈大本身也有人類學博物館)。 華僑博物院就坐落在市區的五老峰下,毗鄰廈門大學和南普陀寺。位於思明南路西側,館舍是一座富有濃郁中國民族風格的重簷式宮殿建築,樓身由潔白花崗岩砌成,屋簷以翠綠琉璃瓦鋪飾,斗拱玲瓏飛簷凌空,古色古香。 全院佔地面積12000 平方米,建築面積10110平方米;館藏文物近7000件,包括歷代青銅器、陶瓷器、古錢幣、古字畫、古代雕刻工藝品、外國陶瓷玻璃器皿,以及一批珍貴的僑史文物和鳥類、獸類、魚類、礦物標本等,其中有多件國家一級文物。展覽陳列分為「華僑的產生和發展」、「解放前華僑的悲慘遭遇」、「華僑同僑居國人民的友誼」、「華僑對祖國的貢獻」、「華僑社會的過去和現在」、「華僑政策的回顧」等六個部分。陳列著許多華僑、歸僑贈送的文物、工藝品以及標本資料。 觀看華僑博物院,或許是來自台灣生活文化的認同感差異使然,我並沒有太多的感動,展示品的陳列,或是文字的鋪陳,像是一個簡略帶過的華僑文化描述,想企圖透過重點文化精品工程建設來窺見海外華僑生活與文化樣貌,總覺得像”樣板”,或者是”典範”之類,無法深層瞭解華僑背景,或許要加入些什麼個人華僑之類的特展來輔助,故事往往較具深刻印象,也會帶來感動。 ps.搜尋資料時,找到新聞提到金門有至華僑博物院參訪,未來或許可以再探金門是以什麼角度描述華僑。另外參見文香港散策(7)-孫中山紀念館,也有提及華僑人物參與國父革命的活動。 看照片輔以說明字吧。 門口的創建碑文 每次在大陸看到一堆掛牌,都很無言,代表有建設? 照片表示勞工階層移民史血淚? 場景總是會帶到Long Long Ago的述說,為何會遠走他鄉? 或商業貿易?或生活困苦?或被賣為奴?或罪犯? 遠走他鄉,只因時勢弄人?每個故事背景總有時代的意義 薪資應該很低吧 當時的華僑至海外臨時身份證 支持國父革命失敗的小刀會 建築教育,在南洋從事的商業活動 會館.商社 教育.教室 與印刷.出版有關的職業-檢字工人,印刷工人 報業-記者 陳嘉庚辦報 重現行業場景-裁縫師,理髮師
![]() 華僑社會婚喪喜慶與社會交流 准婚.准葬 華僑典範 李珠娘1-女醫師 梁費思2-女牙醫 實業家3 吳健雄4-物理學家(台灣認識)前排左二 丁肇中5(台灣認識)-左 何大一-AIDS雞尾酒療法(台灣認識)左四 Yahoo!-楊致遠(台灣認識) 與國父革命有關的華僑論述,可能會因政治立場的不同,而有兩岸四地說法不同,所以可能陳列偏向大陸說法的革命延續,因為不熟,故以下省略說明。 〔美食補遺〕 早餐是在青年陽光酒店吃的,10元人民幣簡易早餐,算不上豪華,自助式。咖啡甜的可怕。 海瓜子炒豬肝吧! 在逛完華僑館後,走往廈大的路途中發現一家賣廈門道地的春捲,立馬買了一捲,邊走邊吃了起來,廈門春捲皮薄如紙,似乎撐不了內餡的重,各種蔬菜組合及米粉,些許花生粉。 往廈大路發現一家老塞咖啡館,標榜行動咖啡,原想在店內喝咖啡搞氣氛,沒想到上來的竟然是外帶杯,嗯!果真是行動咖啡。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