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8 13:50:56瀏覽843|回應0|推薦1 | |
我一直記得很久很久以前去參訪宗教博物館的一次經驗。在優雅寧靜的博物館櫥窗中,看過了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各式各樣的宗教之後,眼前突然出現了土地公像、媽祖像……等等,那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奇異感受。 從小對台灣各種民俗宗教並不特別有好感、對於一年到頭要拜這拜那覺得很煩的我,第一次從一種有點距離的、民俗人文的、文化觀點的眼光,很平行的看待了這個從小就在身邊的宗教內容。 提到這個,想說的,是一點小小的,關於台語作為一種語言的想法。 今天在網路上跟一位支持台語文的朋友提出我的疑惑:一個沒有文字的語言,能夠活得下去嗎?那些看起來像螞蟻文的拼音,不像英法文等等其他的拼音語言,可以從視覺上直接辨識字義,同一個音可以對應到那麼多的字義,這樣根本就是注音、音標系統,要怎麼拿來寫作跟流傳? 他的解說的確解答了我的迷思。原來,事實上,目前現行的台語羅馬拼音系統,因為有音調的輔助,所以,以「詞彙」為單位來說,其實出現「同音異義」的機率非常低。也就是說,其實就像英文單字,它的拼音形成了這個字詞,而這個字詞,其實可說是具有獨特性的。也就是說,這個字詞,其實不會只是音標,而是它實實在在的形成了一個「單字」。 迷思在於,由於我們習慣了華語漢字的系統,習慣了在口語或書寫上,都是以「一顆顆的方塊字」(也就是「一個音節」)為單位的,所以我們就也理所當然的覺得,台語也應該是要可以跟華語漢字一對一,一個字對應一個字的對照才可以,才方便,才正確。 事實上,如果我們可以像面對一個新的語言、面對任何外國語一般的態度,去看待或學習它,轉換一種觀點跟對語言的概念,就像我們學英文、法文、日文、義大利文、荷蘭文、西班牙文、拉丁文……,不都是「心甘情願」的接受那種語言的系統嗎?那卻又為何,當我們面對台語的時候,卻要輕蔑的說那些使用台語文寫作的人,真是偏激、無聊、寫那些東西誰看得懂啊?用中文寫作吧!語言不是要拿來溝通、讓人家看懂的嗎? 台語作為一種語言,卻因為跟我們的生活太接近,往往只被視為一種附庸,好像是依附著漢字華語而存在的另一種「方言」,所以大家會覺得要用拼音來書寫一種語言,就像要我們讀寫注音文一樣,真是瘋了!但其實,若把它視為跟各種語言平起平坐,就是一個自成系統的語言,去看待那些有如螞蟻亂碼般的拼音,的確會有不同的觀點。 或許,也期待將來有一天,我們可以在google翻譯中查到, gâu-tsá/早安/mziboq su/good morning/bonjour/おはよう/좋은 아침/Selamat pagi/สวัสดี/Dobré ráno/Bom dia………… 而這樣的看待、學習任何一種語言的觀點跟方式,對各種原住民族語、客家語,也都是適用的。 例如你知道,vuvu是什麼意思嗎?你知道Pastaai是什麼意思嗎?你知道在他們的族群語言與文化中,有更多更多,你所不知道的,屬於那個語言與族群的特有與迷人嗎? 延伸閱讀: 什麼是「台語」? 新港文書 查禁羅馬字聖經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