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09 22:38:04瀏覽729|回應0|推薦4 | |
收錄以下兩篇文章正見證網路「長江後浪推後浪」的現象,可以供各位參考。 陳正然學不會「放手」 蕃薯藤失守 市值7年蒸發79億,霸主退居第4名 1999年時,蕃薯藤是網站產業的大哥,為了爭取跟他合作,微軟甚至曾提議把MSN交給蕃薯藤經營,陳正然卻因為不肯放手,讓蕃薯藤只能面對被出售的命運。 商業週刊 / 文●林宏達 我們當然希望自己能是Google,不過至少我們在網路泡沫後生存下來了,這個結果差強人意。」八月二十二日上午,蕃薯藤執行長陳正然在臨時股東會上,宣布以二億九千萬元的價格,將入口網站業務賣給網絡數碼(webs-tv),話語中雖嗅不出他內心的情緒起伏,股東們的反應卻是感慨萬千。 一九九九年前,蕃薯藤炙手可熱,當時它的地位可從以下幾個指標看出:在全台一年的網路廣告市場只有兩億五千萬元時,它囊括了五千萬元以上的市場;電子商務月營業額約六百萬元,領先PChome三分之一以上(編按:PChome目前是國內線上購物龍頭);二○○○年時,以每股一百六十元溢價增資,增添了微軟、博德曼集團(Bertelsmann AG)兩個國際大股東,卻拒絕了亟欲購併的雅虎(Yahoo!),蕃薯藤靠著這次增資,一下子拿了八億元現金。當時的意氣風發對照今日的出售結局,令人不勝唏噓。 時任資深執行副總的吳國維回憶,二○○○年時,員工人數從四十幾人一下子擴充到三百人,公司也遷移到耗資兩千萬元裝潢的辦公大樓,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天時、地利,看起來沒有不成功的道理,但七年下來,蕃薯藤卻在市場上節節敗退,從龍頭老大一路輸給Yahoo!奇摩、PChome、目前也落居在MSN之後,這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敗在什麼地方?答案似乎都指向陳正然。 這必須回溯到他早期的背景。一九九一年,陳正然決定放棄攻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社會學博士的計畫,為的是回台灣完成他的一個大夢想。他希望能蒐集、建置台灣史料,讓未來研究台灣史的人有根基,於是他成立了無花果工作室,靠打字賺到的零星收入,支持他的夢想計畫。 沒想到那年五月,他因為家中藏有台獨大老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被調查局抓進大牢。獲釋之後,無花果工作室解散了,但他仍堅持他的建置台灣史料計畫。 輸在熱中外務:勤跑政府會議,又不放手給專業經理人 有一天,他偶然遇到在美國認識的老朋友蕭景燈(現為蕃薯藤營運長),蕭景燈向陳正然展示他做出的第一個網頁,告訴他什麼是網路,陳正然突然驚覺,這個技術是「窮人的原子彈」,只要運用網路,他就可以對全世界發聲,突破政府的媒體控制。 陳正然對自己有興趣的事,近乎痴迷的投入。在他的遠見和堅持下,一九九四年,台灣的第一個搜尋引擎「台灣社會文化網路」正式上線。第二年,使用人次就已超過一千萬次。當時蕃薯藤以基金會的方式運作,一直持續到一九九八年。後來看到奇摩站等商業網站興起,蕃薯藤被迫轉型成立公司,陳正然則成為公司設立以來唯一的執行長。 不過,經營公司顯然是他未曾規畫的人生道路,他的心情、角色的調適並未立即轉換。吳國維回憶起之前的一件趣事,有一次,他們請第一大廣告客戶——統一去唱KTV做關係時,終於勸動了陳正然親自出席,沒想到他人是到了,可是卻在KTV裡看自己的書,「修行」起來,氣氛相當尷尬。 「他對政治的興趣還是遠高於經營企業,」一位資深員工說。陳正然花許多時間參與政府決策,他除了曾是台視的董事,只要有科技政策的政策研討會,他經常親自參與,「很多政府會議裡,經常可以看到他以『蕃薯藤公司代表』名義參加,大家也都早已習慣他參與政府會議,」目前是開拓基金會執行長蔡淑芳說。 即使自己未能充分調適角色,也沒有經營公司的專注度,他卻沒有仿效美國雅虎的創辦人楊致遠,將執行長交給專業經理人的做法,「他太有自信,而且信不過別人,」一位不願具名、目前是網路界一號人物的蕃薯藤前主管說。 「雖然沒有管理經驗,但他的聰明才智、自信和創意讓他認為可以克服這個挑戰」「對他來說,網路的目的不只是賺錢,更是實踐社會公平的工具,我想這是他沒辦法把事業交給專業經理人的根本原因,」蕃薯藤前資訊服務處總監方德琳說。 他堅持到底的個性,讓他難以聽進專業經理人的勸告,而他對新事務的痴迷,讓他隨時忙著完成不同的新計畫,難以聚焦,種種決策的失誤讓蕃薯藤一次一次錯失良機。 輸在閉門造車:決策過程獨斷,堅持不和國外大廠合作 堅持不和國外大廠合作,讓他和第一個機會擦身而過。一九九九年,包括歐洲最大的媒體集團博德曼集團、微軟、Yahoo!等大型跨國企業,紛紛找上蕃薯藤談入股。當時微軟提出的條件是:只要給微軟三成股權,微軟的MSN即時通訊系統就直接交給蕃薯藤代理,蕃薯藤將能取得微軟的MSN平台和國外的內容資源,是蕃薯藤擺脫對手的大好機會。 而Yahoo!提出的條件也不差,當時他們進軍台灣要購併的第一個對象並非奇摩,而是蕃薯藤,這些國外大廠甚至開出每股一百六十元的天價要收購蕃薯藤股票,只要點頭,蕃薯藤股東就能現賺十五倍。 沒想到,陳正然都一口回絕,他認為,這些外國廠商能做的事,他也做得到,「憑什麼要把蕃薯藤送給外國人?」一位離職員工觀察。但是他身邊的專業經理人急得跳腳,他們不斷說服陳正然,不該放棄這個機會,最後陳正然卻還是拒絕Yahoo!,也只給微軟和博德曼集團五%的股份,合作因此破局。 他推出去的大餅最後卻成了對手的補品,Yahoo!購併奇摩站,成為現在的龍頭,微軟則因為沒有達到當初協議的目標,決定在台灣設立MSN的分公司,現在MSN已是台灣的第三大入口網站。「當初該堅持到底的!」吳國維到現在都覺得惋惜。 蕃薯藤網站曾公布,二○○○年時,瑞士銀行曾評定蕃薯藤網站的價值高達二億五千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十一億二千萬元),但現在蕃薯藤的股價,在未上市股票市場交易價只剩下八.五元,依此推算,蕃薯藤現在市值只約二億二千萬元,七十九億市值憑空蒸發。 陳正然為什麼這麼決定?「他經常說,這個決定是董事會的職權,你們不能侵犯董事會的職權,」一位蕃薯藤離職主管表示。也許是因為社會運動的歷練,陳正然很少解釋自己的決策思維,也不容易完全相信部屬,因此直到現在,許多蕃薯藤的高階主管,對公司重大決策的原因還是不清楚。 輸在管理不善:只做有興趣的事,不願討論失敗案例 另一方面,陳正然的創意和遠見,讓他不斷想嘗試新的創意和想法,但沒有經營團隊在旁踩煞車,蕃薯藤的策略開始失焦。 「蕃薯藤的戰線幾乎布得和微軟一樣寬,」一位蕃薯藤離職主管評論,二○○○年時,蕃薯藤剛募到八億元資金,短短一年多時間,蕃薯藤不但跨入無線網路、金融資訊、人力仲介等不同領域,甚至還在大陸經營過實體賣場。「這些轉投資,多數對入口網站的經營都沒有綜效,」蕃薯藤前副總經理、現任MTV台總經理的袁棟說。 因為不聚焦,他甚至曾把領先的電子商務部門,送給其他公司。二○○一年,在網路泡沫的壓力下,陳正然決定檢討開支,把蕃薯藤當時領先對手PChome的電子商務部門切割出去,交給蕃薯藤轉投資的力傳經營,卻忽略電子商務業務發展,要有入口網站的高人氣支持。兩年後,PChome把電子商務做成了大生意,蕃薯藤不管花再多錢,都無法超越PChome的成績。 雪上加霜的是,陳正然決策的獨斷獨行之外,也缺乏管理技巧。他經常用「啟發式」的方式下命令,只給員工概念目標,如果部屬報告他沒有興趣的問題,他要很久才有回音。 創意人的個性,讓陳正然習慣挑選自己有興趣的項目發揮,而不是挑對公司最能獲利的項目下工夫。袁棟回憶,蕃薯藤曾打過一次失敗的電視廣告,當他正準備在會議中檢討缺失時,陳正然卻阻止他討論這件事,而且從此禁止在公司內討論電視廣告行銷,「這讓蕃薯藤無法從挫折中進步,」袁棟不解的說。 但從另一方面看,陳正然都只是很真實的做自己。從開站開始,他都一貫的騎著腳踏車上班。在員工眼中,他仍然是當年做社運的那個血性青年,他對人有禮,無論公司狀況如何,都堅持要支持弱勢團體發聲,而且他自律甚嚴,到現在為止沒賣出過一張公司股票套利。「他的誠信無人質疑,」一名前員工說。這也是這次採訪特別之處,許多人對他的管理風格感冒,但都不願具名批評他。「當他的部屬,不如當他的朋友,」不少前員工都這麼感嘆。 曾有人開玩笑說,只要晚陳正然兩年做同一件事,就能賺到錢,因為陳正然能看到未來的趨勢,卻容易在產業即將起飛前誤判形勢。 「他其實適合做媒體人,但卻沒辦法做媒體老闆,」一位蕃薯藤離職員工說,如果陳正然能早點認清自己,像楊致遠找來媒體界的專業經理人,放手讓對方經營,也許今天出售的不是蕃薯藤,而是蕃薯藤的競爭對手。 讓Yahoo!奇摩害怕的無名小站 無名小站,一個結合部落格、網路相簿、社群和BBS的社交網站,它是許多台灣年輕網友最常閒晃的Hot Zone,它的流量更超越了全球最受歡迎的相片網站Flickr,位居全球第32名,為台灣流量第二大網站,今年營收更上看2億元。 《數位時代雙週》曾領先台灣其他媒體,深入報導全球Web 2.0風潮,這一次針對台灣本地最具Web 2.0指標意義的無名小站,提供讀者從未在其他媒體曝光過的無名小站創業傳奇故事歐。 《數位時代雙週》撰文=龐文真 二○○五年初的寒冷夜晚,無名小站的站長群簡志宇、林弘全、邱建熹三人拖著疲累步伐,在夜半時分爬上一棟四層公寓的加蓋頂樓,準備鑽入橫在簡陋客廳地上的三綑睡袋。當時他們只想溫暖地睡上一覺,誰也沒想到,當時看似落魄的他們,創造了今日台灣流量第二大的網站,僅次於成立已有九年的台灣知名網站雅虎奇摩。 無名小站,一個結合部落格、網路相簿、社群和電子布告欄(BBS)的社交網站(Social Network Site),目前擁有二百五十萬有效會員,會員人數每天以五千到一萬人的速度增加中。 每天牽動二十萬名網友的心 根據Alexa網路流量資料,無名小站的全球平均排名已晉升為第三十二名。無名小站的流量超過了全球最受歡迎的相片網站Flickr(排名四十),也超過了美國網路元老AOL(排名三十六),和CNN網站的排名在伯仲之間,勝過日本的樂天市場和Livedoor,也強過Digg。 締造這項台灣驚奇的,是六個不到三十歲的七年級生,而整個無名小站的使用者,也有六○%是年齡在十六到二十四歲的七年級生,再加上八%的八年級生。 這樣一個由年輕人搭建起來的Web 2.0網站,如果晚上忽然當機一小時,估計有二十萬個年輕人手足無措、失魂落魄而不曉得該做什麼好。當然就更別提這樣的超人氣網站,已經吸引廣告客戶的目光,今年營收將上看兩億元台幣,預估其中有五成來自廣告收入。 無名小站是在二○○五年初決定商業化的。頂著光頭,綽號小光的林弘全,現在是無名小站的產品發展事業部協理,說起那時,「因為熱水器裝在室內,窗戶不能關,我們就像在戶外睡覺的感覺,早上醒來,感覺胸前一片露水,起床後手腳僵直,又立刻趕往辦公室去修改程式。」 靠著天時.地利.人和竄起 「那一年冬天,真的好冷、好冷!」想起那年離開學校到台北工作的情形,小光眼角閃著晶亮。 除了創業維艱,無名小站能夠突然發跡竄起,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無名小站董事長兼總經理的簡志宇說,這一切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是無名小站很幸運地趕上Web 2.0媒體平民化、人人渴望分享的時代潮流;地利是無名小站發跡於交通大學,感謝交大師長的鼓勵創新與協助;人和則要感謝所有喜歡使用無名的網友,以及無名的投資者和一起願意為無名打拚的夥伴和員工。 一九九九年,簡志宇是交大資訊工程學系的大一新生,因為興趣而架起BBS。無名小站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就只是個名字,而「英文名字wretch是翻字典找的,這個字有點叛逆,帶點搖滾的味道,但感覺很酷,就用下來了,」簡志宇表示。 當時無名小站並沒有什麼人知道,就是幾個資工系的朋友在使用,口耳相傳後,逐漸成為系上最多人使用的BBS。 簡志宇說,考上研究所後,時間充裕,喜歡在網路上看美女照片。大約在二○○三年,身邊許多同學開始有了數位相機和女朋友,他們出遊後,想把照片擺上網路、與朋友分享,卻找不到好用的地方,在「貢獻所學、滿足別人」的虛榮心驅使下,他應朋友要求寫了相簿程式。 二○○三年九月,無名小站推出網路相簿功能,「一出來,當然是狂抱怨,」簡志宇大笑。為了消弭抱怨,好勝的簡志宇不斷改寫程式,逐漸地抱怨聲減少,讚美變多。接著無名小站又應「使用者需求」推出部落格功能,只要用一個帳號,就能使用「BBS+相簿+部落格」服務。這太方便了,在網友奔相走告之下,無名小站的人氣從交大向外擴散,使用者遍布各大專院校。 由於相簿和部落格的帶動,無名小站的流量大增。二○○四年八月,《中國時報》報導了無名相簿在年輕世代裡的大膽使用行為,更讓無名小站聲名大噪。 大當機後開始思索未來 由於無名小站愈來愈大,簡志宇一個人已經管不動了,於是拉了資工系計算機中心(系計中)工作的學長和學弟一起來管。二○○四年年中,無名小站的會員已達二十萬名,流量和使用率很大(使用七百二十小時後,可有五百MB的空間),讓無名小站不堪負荷。 原先無名小站是拼湊系計中「淘汰但仍可用」的機器和硬碟,系計中也因為分散式架構的學術計畫,分配了一些硬體資源給無名小站。然而無名小站的高流量卻讓大家提心吊膽,每到晚上尖峰時間,簡志宇說,就像韓信點兵般,隨著使用狀況隨時動態調配機器,一直要到凌晨以後,流量逐漸變小,大家才鬆了一口氣,「呼,又平安地度過了一天」,趕緊回宿舍睡覺。 「更動過的架構,等晚上再回來看今天會怎樣,就這樣一天過一天,每天都很累。」有時候也曾想,「早知道如此,一出生的時候,就弄死,」簡志宇笑著引用母親嫌他長大調皮時,常和他說的玩笑話。 也因為這些夜半「調機器」的戰鬥活動,讓簡志宇和計中的學長、學弟們成為無名的團隊。從此,簡志宇、吳緯凱、林弘全、邱建熹、陳軒盷和潘韋丞六人成為站長群,培養出堅定的合作默契和革命情感。 二○○四年十一月,一次嚴重的大當機,讓無名小站完全停擺。簡志宇說:「那時候的心情是,終於解脫了。」誰知道,系上卻接到無數的抱怨電話,甚至還有他校老師打電話來,說期末考的考題在上面,手上沒有備份,請無論如何要救回來……。 「這時候,我才了解,原來經營一個網站是有責任的,網友信任我們,把東西擺在這裡,我們不能就這樣不管了。」於是站長群們開始展開無名小站救援行動,六位站長自己湊了五十萬元買硬碟,七天大停機的時光裡,他們不僅努力恢復網站,也開始認真思考無名小站的下一步。 邁向商業化飽受批評 不是生,就是死。既然選擇活下來,選項有三個:一是繼續留在學校,二以基金會的方式存在,三是徹底商業化、開公司。剛開始簡志宇和其他站長群的想法都還是將無名小站留在學校,由學弟一屆屆傳承下去,但是學校資源有限,必須限制使用人數,這是大家所不樂見的。 於是決定和二十萬名使用者說明情形,讓使用者了解狀況,請使用者贊助無名小站。這段時間可說是無名小站最黑暗的一段日子,因為找贊助,不免牽涉到商業利益,而無名小站仍在學術網路之內,於是網路上充滿了批評言論,連帶的使交大和資工系的教授都受到了責難。 雖然網友的使用率很高,但無名小站的募款、尋求贊助之路並不順遂,當時無名小站每天淨成長一千名使用者,估計每個月的硬體需求費是五十萬元。募款活動結束後,結算下來不到十萬元(其中還包括兩顆硬碟),對無名小站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自從無名小站見報之後,想要投資無名的人就不少,想要買下無名的企業也有,「但是開價三十萬,會不會太離譜了?」簡志宇激動地說。 「三十萬,我們六個人一人接一個案子就有了,以我們在科學園區的工作行情,少說也有百萬年薪,這(無名小站)是我們辛苦養大的小孩,三十萬怎麼可能?」會開這種價錢,這真是台灣網路創業的困難與悲哀,簡志宇嘆息表示。 陸陸續續接觸到的投資者或購併者,都不能讓簡志宇等人放心地交出無名小站,一直到遇見富貴投資開發公司負責人賈文中。在尋覓合適的投資者過程中,站長群們已經有點失望和倦怠,和賈文中碰面時,他們很直接地把心中的要求提出來,如主導權和經營權等,沒想到賈文中覺得他們坦白的可愛,都答應了。 在簡志宇看來,賈文中是無名的「天使投資人」(編按:指具有一定資本的個人,對小型原創或初創企業進行一次性前期投資),拿出一千萬元讓無名小站爭取時間,繼續存活下去,同時也教導他們在找到下一個投資者之前,無名小站應該要有穩定的獲利來源,這樣公司才能長久經營下去。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