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07 20:34:48瀏覽4331|回應5|推薦141 | |
馬來西亞的地名,對於一個剛到馬國的人來說想要認識它,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感覺,別看它全是26個英文字母所組成,但是卻很難發音,即便用自然發音法也有相當難度,因為字母的組成規則與英語也不相同。 地名是馬來文外,也有中文譯名,其翻譯地方式有音譯、意譯及混合翻譯,其中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地名為例,例如:吉隆坡Kuala Lumpur,在馬來文是由Kuala河川與Lumpur沼澤地兩字合成,因為當初這裏是巴生河畔的沼澤地,是將Kuala 譯成吉,而將Lumpur取其音譯成為隆坡,合起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吉隆坡,這個翻譯是相當高明的,符合翻譯的典與雅原則,一般人習慣上都簡稱KL。 巴生港是馬國第一大港,包括商港、軍港及漁港在內,港區幅員廣大,分別有南港South port(可搭船到吉胆島)、北港North port(在台灣工業區附近)及西港West Port(Pulau Indan 英達島搭乘郵輪處),它的馬來文名字是Kelang,為什麼會是這個名字呢?據說,從前當輪船停泊在港邊時要下錨,由於風大會吹動錨鍊與岸邊碰撞,因而產生「框啷」、「框啷」的聲響,因而將港口取名Kelang(馬文發音與「框啷」的音很接近)。致於中文名字又從何而來呢?因為輪船不論進港或出港的鳴笛「巴」聲,所以就叫「巴生」囉。 在馬來半島的南邊,靠近新山有一個小鎮名為「居鑾」,直接看中文會聯想為黃帝所住的金鑾殿,事實上,是由馬來文Kluang直接音譯而來,而其馬文的原意為「蝙蝠」,原因係以前「蝙蝠」為當地特產。 「波德申」是目前在旅遊雜誌或電視上,常介紹的地方,有椰林、潔白的沙灘,旅館又是建築在海上,一個充滿南洋風情的旅遊景點,為國人到馬國必去的熱門景點之一,它的名字是由Port Dickson直接音譯過來。 在麻六甲的南邊靠海處,有個小城Muar(麻坡),我剛到馬國時,一直無法正確的發音,後來直接請教馬來人後,茅塞頓開就學會了,而且終生不會忘記,因其發音與台語「麻」字很接近。 從吉隆坡往北走過了怡保之後,有個地方叫「太平」,它的馬來文為Tai Ping,與南馬有個城鎮為「永平」,馬來文為Yong Peng,都是由中文翻譯過去的。 另外,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在沙巴州的根地咬Keningau,初次看到中文時,心想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名字,甚麼東西是要用咬的?及至當地参加活動完畢後,利用點心時間詢問當地的朋友這地名的由來,據渠告知是由馬來文直接音譯而來,但在馬來文有它的意義,因為當地盛產肉桂,故以此為名。 馬來西亞的地名很有趣之外,她的街道名稱更是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特色,有以中文名為主,然後譯成馬來文的,也有以阿拉伯文直接譯成馬來文的街名,當然還有英國人留下的,因此,走在高速公路或鄉間道路上,常常被地名與街名搞得暈頭轉向,乾脆就不記地名或街名了,只記地標或記路了,這樣也居然讓我順利平安度過在馬國的日子,真是蒙神恩啊。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