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12 11:22:11瀏覽4315|回應1|推薦2 | |
鄭成功在 有關死亡當日,記載較詳細的有幾段:
夏林琳與江日昇離鄭成功的時代不遠,許多老人還活著,這麼大的事情應該不難訪查,因此可信度相當高,但是一個說「頓足撫膺,大呼而殂」,另一個說「以兩手抓其面而逝」。由描述中可以理解鄭成功死之前行動自如(例如江日昇指出初八日當天還可以爬到瞭望臺觀望),同時神智清楚,可以看書飲酒,自我懺悔一番,懺悔完咕咚一聲倒下就死,說真的,我問了很多醫生,他們對這種死法也感到十分希罕,為何夏江兩人會把鄭成功之死描述得這麼淒美但不合邏輯又不具體?「為尊者諱」是比較合理的解釋,也就是他們有難言之隱。這「難言之隱」為何?讓我們再來看看從別的角度的記載。 鄭成功死後一個多月,消息上報到中央,康熙元年六月丙寅(廿五日),靖南王耿繼茂疏報:「海逆鄭成功、因其子鄭錦為各偽鎮所擁立、統兵抗拒。鄭成功不勝忿怒、驟發顛狂。於 一、 鄭成功死前有內部分裂的危機,因為「其子鄭錦為各偽鎮所擁立、統兵抗拒」。 二、 鄭成功死前呈狂怒狀態。「不勝忿怒、驟發顛狂」 三、 死因:「咬指身死」 前兩點可以討論,但是第三點連醫生都不必問,常識告訴我們:「咬手指頭死不了!」,那麼死因為何?連大清朝的OO七都查不出來,真的很傷腦筋。 在野史廣陽雜記中,有一段較具體的消息來源:楊于兩(鄭成功同學,曾任車駕司郎中,有點類似特勤中心交通組組長)親口告訴作者劉獻廷:「賜姓之死也,面目皆爪破,曰:吾無面目見先帝及思文帝也」這段話可信度相當高,因為楊于兩如何告訴他的都具體描述:「昨從湖南北上,留于兩處,一宿而去」,老朋友見面,秉燭夜談,聊一些八卦不知不覺碰觸的這個相當敏感的話題,當時兩個人早已離開政治圈,沒必要講假話。楊于兩不但是鄭成功小時同學,與鄭氏部將林興珠更是兒女親家,平常對鄭成功崇拜得要命:「楊于兩為余言臺灣賜姓公之賢,以為諸葛忠武、郭汾陽、岳武穆後之一人也」(廣陽雜記卷二),這種鄭氏粉絲對偶像之死一定會費盡心思打聽,打聽的結果是比江日昇的《台灣外記》具體:「賜姓之死也,面目皆爪破」,也就是「臉上有大量的傷口,手上有血跡」。 所以現在剩下一個可能性最高的死因:「他殺」。 從各種描述中《閩海紀要》提到死前都督洪秉誠調藥以進,洪秉誠這個人是誰?抱歉,在描述鄭成功人事任免最詳細的《從徵實錄》查不到這個名字,都督這個官職在明鄭體系裡是個可大可小的官,例如張英擔任過中軍都督,這個檔次比一般鎮將高,約等於兵團司令,有時候都督地位與鎮將相當,例如「授劉國軒都督僉事,管護衛後鎮事」,鎮將阮引、黃安都當過都督,有時候具有特殊任務的中小官也稱為都督例如「督餉都督」、「督運都督」、「引港都督」、「管船都督」。從洪秉誠在其他地方查不到特殊表現情形看來,他可能只是一個管內勤的小官,事件當天他端藥給鄭成功喝,鄭成功把整婉藥往地上摔,之後便死了。到底喝了沒?說實在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猜,反正本文不是學術論文,學一下辦案神探猜一猜總不犯法。我猜的情境是這樣的: 回到大堂之後,可能與諸將聊一會吧,也可能請出朱元璋語錄《太祖寶訓》研讀,這時候他喝了一點東西(藥湯或是酒),喝了之後發現有問題把整個容器摔碎在地上(成功投之於地),這時候他大怒(不勝忿怒、驟發顛狂),與人有口角(後來被硬拗成:吾無面目見先帝及思文帝之類點點點),或肢體衝突(索從人佩劍),之後毒發身亡,使用的毒物可能是砒霜,因為砒霜中毒會有煩躁如狂的症狀,與各文獻記載鄭成功死前發狂的描述相符合。同時為了掩蓋砒霜中毒引起的七孔流血,手指發黑等病徵,死後屍體可能經過處理,包括在臉上製造傷口(面目爪破),將手指末端割除(齧指而亡),因為封鎖消息的緣故,各種透露出來的小道消息不一而足,不同文獻的作者聽到不同的片面描述,所以會有那些五花八門的記載。鄭的親信馬信應該有看過屍體,可能瞧出端倪,因此迅速被殺滅口。事情大致如此,報告完畢。 砒霜中毒要檢驗不難,可惜鄭成功墓遷回南安後,歷經1929及 至於兇手是誰?嫌疑度最高的是鄭經,也有可能是鄭經與鄭世襲聯手,但這已經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為免旁生枝節,留待日後再推敲。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