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鄭成功死亡之謎
2010/08/12 11:22:11瀏覽4419|回應1|推薦2



鄭成功在1661430登陸台南禾寮港(約在今南縣永康洲子尾附近),經過八個多月的圍困,終於逼使荷蘭末代台灣長官楑一在166221簽字投降,結束荷蘭人在台灣長達38年的統治,也成就了鄭成功一生歷史地位的最高點,但是短短不到半年,在同年623農曆五月八日),卻突然過世,有關死亡的原因各文獻語焉不詳,再加上過世前集團內部爆發激烈的矛盾,以及過世後台廈之間發生鄭經與鄭世襲的繼位衝突,使得鄭成功的死因充滿玄機,筆者不才,試圖以有限的史料來推敲此千古迷團。





623(農曆五月八日)死亡現場





有關死亡當日,記載較詳細的有幾段:



 夏琳《閩海紀要》記載:五月朔,成功感冒風寒;文武官入謁,尚坐胡床談論,人莫知其病。及疾革,都督洪秉誠調藥以進,成功投之於地;嘆曰:『自國家飄零以來,枕戈泣血十有七年,
進退無據,罪案日增;今又屏跡遐荒,遽捐人世:忠孝兩虧,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於此極也』!頓足撫膺,大呼而殂。時年三十有九,為五月八日



 江日昇《臺灣外記》:五月朔日,成功偶感風寒,但日強起登將臺,持千里鏡,望澎湖有舟來否。初八日,又登臺觀望,回書室冠帶,請太祖祖訓出。禮畢,坐胡床,命左右進酒。折閱一帙,輒飲一杯,至第三帙,嘆曰:「吾有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也!」以兩手抓其面而逝。





夏林琳與江日昇離鄭成功的時代不遠,許多老人還活著,這麼大的事情應該不難訪查,因此可信度相當高,但是一個說頓足撫膺,大呼而殂」,另一個說「以兩手抓其面而逝」。由描述中可以理解鄭成功死之前行動自如(例如江日昇指出初八日當天還可以爬到瞭望臺觀望),同時神智清楚,可以看書飲酒,自我懺悔一番,懺悔完咕咚一聲倒下就死,說真的,我問了很多醫生,他們對這種死法也感到十分希罕,為何夏江兩人會把鄭成功之死描述得這麼淒美但不合邏輯又不具體?「為尊者諱」是比較合理的解釋,也就是他們有難言之隱。這「難言之隱」為何?讓我們再來看看從別的角度的記載。





鄭成功死後一個多月,消息上報到中央,康熙元年六月丙寅(廿五日),靖南王耿繼茂疏報:「海逆鄭成功、因其子鄭錦為各偽鎮所擁立、統兵抗拒。鄭成功不勝忿怒、驟發顛狂。於五月初八日、咬指身死」(聖祖實錄卷之五)。耿繼茂是明鄭死對頭,沒必要隱諱什麼,他以佈建的營情報管道歸納出上面一段報告,這裡頭透露幾點訊息:



一、 鄭成功死前有內部分裂的危機,因為「其子鄭錦為各偽鎮所擁立、統兵抗拒」。



二、 鄭成功死前呈狂怒狀態。「不勝忿怒、驟發顛狂」



三、 死因:「咬指身死」



前兩點可以討論,但是第三點連醫生都不必問,常識告訴我們:「咬手指頭死不了!」,那麼死因為何?連大清朝的OO七都查不出來,真的很傷腦筋。





在野史廣陽雜記中,有一段較具體的消息來源:楊于兩(鄭成功同學,曾任車駕司郎中,有點類似特勤中心交通組組長)親口告訴作者劉獻廷:「賜姓之死也,面目皆爪破,曰:吾無面目見先帝及思文帝也」這段話可信度相當高,因為楊于兩如何告訴他的都具體描述:「昨從湖南北上,留于兩處,一宿而去」,老朋友見面,秉燭夜談,聊一些八卦不知不覺碰觸的這個相當敏感的話題,當時兩個人早已離開政治圈,沒必要講假話。楊于兩不但是鄭成功小時同學,與鄭氏部將林興珠更是兒女親家,平常對鄭成功崇拜得要命:「楊于兩為余言臺灣賜姓公之賢,以為諸葛忠武、郭汾陽、岳武穆後之一人也」(廣陽雜記卷二),這種鄭氏粉絲對偶像之死一定會費盡心思打聽,打聽的結果是比江日昇的《台灣外記》具體:「賜姓之死也,面目皆爪破」,也就是「臉上有大量的傷口,手上有血跡」。



 其他的文獻記載大體不出「咬指身死」(台灣鄭氏始末)、「掩面而逝」(小腆紀年)、「面目抓破」(鹿樵紀聞)等範圍,比較另類的是《清代官書記明台灣鄭氏亡事》:「得狂疾,索從人佩劍自斫其面而死。」也就是拿劍學乩童砍自己臉砍到死,真的是匪夷所思,不過這本書的檔次不高,會編造假新聞,有點類似自由時報,基本可以略過不看。



 綜合所有文獻,我們找不到直接致死的原因,面目抓破死不了,咬指頭也死不了,就算《清代官書記明台灣鄭氏亡事》所寫是真的,拿劍砍自己的臉也死不了,因為除非抹脖子,否則國姓爺起乩,砍不到三劍就被旁人奪下,左右不會任他砍臉砍到死。以鄭成功三十九歲的盛年,看不出有足以致命的慢性病,荷蘭土地測量師梅氏在普羅民遮城(赤崁樓)投降後,跟過鄭成功一陣子,在他筆下的鄭成功身手敏捷腦筋清楚,還可以騎馬射箭百發百中,一點沒有病人樣。當然也有可能在五月八日這天鄭成功中風或心肌梗塞死掉,但又如何解釋臉上與手上的血跡?另外如果真的是得急病死,官方無隱瞞必要,應該會有更詳細具體的目擊報告。



 所以,我大膽推論:「鄭成功不是病死的」



 既然不是病死,就只剩三種死亡可能:「意外死亡」、「自殺」、「他殺」。



 意外死亡可以排除,因為鄭成功不是死在荒郊野外,大庭廣眾面前跌死或噎死都會留下具體的歷史紀錄。自殺的說法有人討論過,比較接近的依據是《清代官書記明台灣鄭氏亡事》的「得狂疾,索從人佩劍自斫其面而死。」但是要人前自殺為何不是自刎或撞柱子,這樣成功率會比砍自己的臉高。





所以現在剩下一個可能性最高的死因:「他殺」。





從各種描述中《閩海紀要》提到死前都督洪秉誠調藥以進,洪秉誠這個人是誰?抱歉,在描述鄭成功人事任免最詳細的《從徵實錄》查不到這個名字,都督這個官職在明鄭體系裡是個可大可小的官,例如張英擔任過中軍都督,這個檔次比一般鎮將高,約等於兵團司令,有時候都督地位與鎮將相當,例如「授劉國軒都督僉事,管護衛後鎮事」,鎮將阮引、黃安都當過都督,有時候具有特殊任務的中小官也稱為都督例如「督餉都督」、「督運都督」、「引港都督」、「管船都督」。從洪秉誠在其他地方查不到特殊表現情形看來,他可能只是一個管內勤的小官,事件當天他端藥給鄭成功喝,鄭成功把整婉藥往地上摔,之後便死了。到底喝了沒?說實在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猜,反正本文不是學術論文,學一下辦案神探猜一猜總不犯法。我猜的情境是這樣的:





五月初八當天,鄭成功之前的小感冒還未好,但是精神及體能狀況還不錯,從廈門那邊與他鬧彆扭一船不發以來,他最關心的是有無音訊從彼岸過來,所以當天他還如同最近一般,登上瞭望台拿望遠鏡遠眺海上,看有無船隻過來,可惜這天又令他失望。



回到大堂之後,可能與諸將聊一會吧,也可能請出朱元璋語錄《太祖寶訓》研讀,這時候他喝了一點東西(藥湯或是酒),喝了之後發現有問題把整個容器摔碎在地上(成功投之於地),這時候他大怒(不勝忿怒、驟發顛狂),與人有口角(後來被硬拗成:吾無面目見先帝及思文帝之類點點點),或肢體衝突(索從人佩劍),之後毒發身亡,使用的毒物可能是砒霜,因為砒霜中毒會有煩躁如狂的症狀,與各文獻記載鄭成功死前發狂的描述相符合。同時為了掩蓋砒霜中毒引起的七孔流血,手指發黑等病徵,死後屍體可能經過處理,包括在臉上製造傷口(面目爪破),將手指末端割除(齧指而亡),因為封鎖消息的緣故,各種透露出來的小道消息不一而足,不同文獻的作者聽到不同的片面描述,所以會有那些五花八門的記載。鄭的親信馬信應該有看過屍體,可能瞧出端倪,因此迅速被殺滅口。事情大致如此,報告完畢。





砒霜中毒要檢驗不難,可惜鄭成功墓遷回南安後,歷經19291946次盜墓,已經屍骨無存,在南安的鄭成功紀念館收藏有墓中清出來的頭髮等遺物,但是此頭髮是鄭成功,還是夫人抑或是鄭經的,尚待考證。



至於兇手是誰?嫌疑度最高的是鄭經,也有可能是鄭經與鄭世襲聯手,但這已經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為免旁生枝節,留待日後再推敲。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nk851106&aid=4313315

 回應文章

bfb
2015/11/27 00:27
胡說八道的現代人 就是有這種人 是非才無法清楚(xe@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