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馮凱與《陣頭》的故事
2012/01/07 12:23:27瀏覽3399|回應0|推薦6

文/杜晴惠(資深編輯人)

有人說:「看戲的是傻子,拍戲的是瘋子。」背後操縱傻子與瘋子的,是該部戲的導演與製作人,由他們來決定演員的喜怒哀樂,以及觀眾的心情起伏。對於從小浸淫在電視製作圈裡的馮凱來說,他想要給予觀眾的,歡笑與淚水絕對不能少,最重要的還要有發自內心不服輸、不放棄的精神。

這股精神,一開始來自他的超級老媽,也是電視圈裡知名的「阿姑」—周遊。畢業於嘉義女中、考入台灣省文化工作隊的周遊,曾跨足大銀幕與電視圈,先後在台視及中視演出連續劇,之後轉任戲劇製作人,開啟比演員更輝煌的製作人生涯。

她曾製作許多膾炙人口的電視連續劇,如六○年代的《梨花淚》、八○年代的《神雕俠侶》以及《懷玉公主》、《飛龍在天》等,曾寫下製播台灣連續劇八千多個小時的節目製作紀錄,被譽為「台灣戲劇界之母」。

我可以做得比妳好

馮凱並不諱言從小對生活感到迷惘,除了演戲、拍戲,他真的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甚麼。小時候媽媽整天忙於拍戲,他在家就讀著所有為拍戲而搜集的各種經典、歷史故事書,喜歡跟著媽媽到片場玩耍,當媽媽需要童星角色,他就粉墨登場。

但媽媽還是希望他好好念書、讀企管,有一份正當職業,可是看到數學就眼花的他,硬是將「商專」讀成「醫學院」,七年還畢不了業,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只好進到周遊的傳播公司工作,從基層做起。

馮凱還是比別人多了一些機會!二十四歲坐起導演椅,許多人看到他,只知道他是「周遊的兒子」,但當年要掛名「製作人」,必須有一定的文憑,商專根本沒念畢業的他,必須依靠作品爭取而非他人的推薦。

「年輕時要爭取『我做得到』;年長一點時想要證明『我可以做得比妳好』。」他說,在母親公司上班最大的困難是,即使已經拍過《飛龍在天》、《青龍好漢》等多檔膾炙人口的八點檔戲劇,因背後有母親做後盾,他還是無法完全肯定自我。直到四十三歲,終於開口向母親表示要獨立門戶,他帶著老婆蔣明燁自組公司到三立電視發展,拍攝《格鬥天王》、《綠光森林》、八點檔大戲《天下第一味》,才讓外界見識到他的真正功力。

透過戲劇勵志人心

馮凱說,有許多人批評鄉土劇、批評商業電影,但他個人認為商業性不見得全然不好,任何作品必須深入淺出,讓觀眾看得開心,有娛樂效果是最重要的,真要談到作品的意義,也是娛樂效果充分發揮之後,才會產生的。所以他希望自己的電影、戲劇,最起碼要讓普羅大眾看得懂,看了會笑,會感動。透過戲劇,進一步讓大家了解台灣草根庶民豐富的生命力,而且是勵志人心的,「如果做到了,未嘗不是一種功德?」

最近兩年,他推掉所有電視戲劇邀約(等於是推掉收入),進行田野調查,籌資拍電影,「這也是一種自我的提升、自我要求」他說。這部以九天民俗技藝團真實故事改編、看陣頭囝仔如何成為台灣之光的作品,其中混合著自己對於人生的見解,他說:「每一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存在價值,……就像電影中的團長帶著團員背鼓徒步環島,我在想那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當他們克服萬難回到原點時,是不是會油然升起『我做到了,我比你好一點』,這樣一種存在價值感。」

現實中的九天民俗技藝團,已成為台灣在地文化的代表,無論是總統就職大典、花博閉幕,或是宣揚台灣文化的國際表演場合,都可以聽見九天民俗技藝團有節奏且振奮人心的鼓聲。這群表演的青少年有許多是中輟生,團長藉由團體規律練鼓的生活,導正偏差行為,還要求這群青少年繼續完成未完的學業,而且至少大學畢業,這讓馮凱非常感動,他覺得經過磨練過的團員,每個人的眼神都有光采,而且充滿著謙卑與感恩的氣質。

馮凱透過這部影片訴說親子兩代的溝通,年輕團長如何在團長老爸的呵護與箝制之下,堅持擺脫傳統,以創新手法達到父親的要求,正如他一直活在媽媽的羽翼之下,尋找自己的創作空間,過程中儘管誤會叢生,最後當民俗陣頭登上國際舞台,而他獲得觀眾肯定,親子兩代終於相互理解並以榮耀收場。

誠如《陣頭》劇中,飾演爸爸的阿西像飾演兒子的柯有倫說:「未來,你只有一條路不能走,那就是放棄。」馮凱說,這句話是他的家訓,現在的他會永遠尊敬的將母親周遊放在心裡,但要活出自己的樣子,儘管他也很清楚,母親扮演的角色永遠都是叮嚀、指正,不會全然放手與放心。

備註:2012114日下午230PM馮凱導演將於台北市國父紀念館演講廳以〈文創陣頭新酷首—打造台灣電影生命力〉為題,與市民分享創作經驗。講座採線上報名機制,意者請按我(本文圖片為電影《陣頭》演員合照,由濟湧影業有限公司提供)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nguang&aid=601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