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3 10:41:31瀏覽471|回應1|推薦3 | |
話說,這一兩天新聞"解題太慢 優良教師呼童巴掌"讓我看了感到無奈。因為這又是一起因為學生在課業上表現不佳,而被體罰的案例。基本上,我個人不反對體罰,但是我對體罰的標準有一定的原則。 我個人對體罰的標準以及原則是:「不會因為孩子成績不好、課業表現差而體罰」而是「孩子在倫理道德表現上出現偏差行為時而給予體罰」。成績不好、課業表現差並不是犯錯,因為不是每個人在每一種科目上的表現都能良好,但弔詭的是現在很多腦筋有問題的家長因為自己的面子問題、與同事的小孩比較,硬是逼小孩去學某種不適合他的科目或者才藝,學不好就打小孩,我看這些父母才是應該被好好修理的一群。若孩子因為貪玩而不寫作業,這就要好好處罰了,因為他必須完成他學校應該完成的練習以及課業,他不練就很難學會,家長必須監督孩子寫作業。 那為什麼我不反對父母親在孩子的倫理道德表現上做體罰呢?原因在於柯爾堡(Kohlberg)所提出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為所謂的服從和迴避懲罰導向,這個階段的兒童,會易於服從較大的權威或威信,所以這個時期的兒童在行為上會考量做某件事時是否會受到較大的威權所處罰、會考量規則以及個人所得到的結果,對於同年紀他人的觀點或感受較不清楚,也沒有興趣。 基於上述的理由,我才不反對父母親在孩子的倫理道德表現上做體罰 小孩在某種課業上表現不好、學不好,並不是犯錯,只是他還沒有學得很好,或者他真的在某個階段沒有辦法融會貫通,你強逼他、揠苗助長,只會更讓他選擇逃避,對某種不擅長的科目永遠排斥。父母要學會認識自己的小孩,而不是動不動用打罵教育讓小孩畏懼,這是台灣教育目前最嚴重的問題。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