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怎麼親密的愛,都有界線
2017/03/02 09:00:58瀏覽4387|回應0|推薦17

 

 

文│黃淑文

 

愛與親密關係的六個領悟

 

愛,是溫暖的理解和體諒

 

相信對方一定有什麼原因,才無法了解我,讓我生氣。相信對方一定有什麼原因,才會不小心傷到我,讓我傷心。   

 

會有這份感觸,是因為身邊許多讀者喜歡鑽牛角尖,一旦受了傷,就掉入漩渦無法自拔。我們一生,會面臨各種層次的愛,不管是友情、愛情、親情都可能讓我們受傷,我們總是渴望得到對方更多的愛。

 

這些年,我漸漸了解,與其老是被動的「討愛」,不如帶著溫暖的理解去了解對方,說不定最後會發現問題的癥結,其實來自自己。

 

再怎麼親密的愛,都有界線

 

不管是親情、友情或愛情,超越了那條界線,不小心傷到自己或對方,就不叫愛了。

 

愛,是彼此水乳交融,但又各自保持獨立。再怎麼親密的愛,都需要體貼尊重,不管對伴侶、小孩、好友,都不能忘了彼此還有一條無形的界線。超越了那條界線,再多的愛,都會變成侵犯和負擔,反而造成彼此心靈的隔閡,漸行漸遠。有了拿捏的尺度,找到了尊重的界線,反而可以愛得更親密,給彼此更大的空間和彈性。

 

愛得太多,管得太多,不肯放手,不知如何進退,拿捏不準尺度,都是因為愛得不放心,沒有安全感,或者是心裡的占有欲作祟。把自己過好一點,健康一點,學習信任對方,給出自由、可以流動的愛,自己反而會快樂很多。

 

美國詩人奧利佛‧霍姆斯說:「越親近的關係,越需要圓融、謙虛有禮的對待。」我們往往因為太熟悉、太親近,反而不知不覺忽略對方、傷害對方,或忘了把愛掛在嘴邊。給我們所愛的人一個擁抱吧,我們越在乎的人,就越要體貼,讓他知道我們對他的愛。

 

盡力了,感情就沒有遺憾

 

前陣子,有位讀者問我:「對一個人失去信任、沒有熱忱時,該如何調整自己呢?悶悶不樂中。」

 

「那就不要勉強自己對他好,先愛自己吧。」我告訴他。

 

當我很累、沒有熱忱時,我會去找別件喜歡的事來做,譬如,先去喝杯好咖啡,買一件漂亮的衣服,買一本好書,去找我最好的麻吉聊天,或大吃大喝一番。等到真的比較開心一點了,再來想想那個人為什麼不值得我信任?他還值不值得我繼續付出?

 

通常我不會給自己標準答案。我對自己很誠實,如果真的很難受,我也不會勉強我自己。若那個人是一個我非常愛的人,真的捨不得和他分開,我還是會想盡辦法抓回他的心。

 

記得有一回,羽絨衣不小心被爐火燙到了,燒了一個大洞。我以為羽絨衣完蛋了,但我實在捨不得。

 

摸摸羽絨衣受創的裂痕,我決定用最笨拙的手,一針一線的把裂洞縫起來。這對不會縫衣服、笨手笨腳的我,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真的很難縫,裡面的羽絨不斷掉出來,連女兒都叫我別縫了,買一件新的就好)。我堅持著,不知縫了多久,最後居然成功了。

 

望著縫補好的羽絨衣,我覺得它好像有什麼話要對我說。

 

生命大大小小的坑洞真的很多,我不去修補,誰幫我修呢?我不對自己好,誰對我好呢?

 

捨不得的,有時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個人、一段緣分。如果我們真的捨不得,必須對自己誠實:捨不得什麼?如何去縫補生命的裂痕?

 

不管多大的裂痕,都是可以縫補的。我們往往以為這次傷得太重了,不可能好了,但所謂的「不可能」,都是自己設限的。往有破洞的地方下工夫,一針一線,慢慢來,給自己一段時間修復,哪怕像我一樣,如此笨拙,但我終究縫好了。雖然工夫不好,縫得有點醜,但我做到了,我用真心真意延續了原本會和這件衣服分開的緣分。

 

因此,當有人問我,要不要給另一半機會,或者要不要離開另一半,去追求真愛,這實在很難給出標準答案,我們只能誠實的問自己,願意縫補生命的裂痕嗎?不只是自己,還要看對方的誠意與意願。

 

我並不覺得所謂完整的婚姻才是幸福,每個人境遇不同,學習課題不同,真正的幸福在我們心裡,而不是表面的婚姻。挽回婚姻,我們會得到幸福,就去努力;離了婚,離開感情的牽絆,會更開心,就勇敢去追尋。

 

把愛情的重心,放在自己的成長

 

有個朋友問我:「明知對方已經變心,我卻還對他念念不忘;明知這樣下去,只會讓自己受傷,卻克制不了自己的感情,該如何是好呢?」

 

我拍拍朋友的肩膀:「忘不了,表示你刻骨銘心的愛過。凡是愛過的,都會在我們的心上留下痕跡,如果忘不掉,也不要緊啊,就把這個你曾經愛過的人,當作記憶中的老朋友去思念吧!」

 

愛情的果實,有時候是苦澀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在愛中受傷,經歷拒絕別人或被別人拒絕的難堪。愛情不是「是非題」,有時候對方不愛我,不見得是誰的錯,有可能彼此真的不適合。如果兩個人真的不適合,那麼分手絕對是好事。

 

愛情,是一面鏡子。我們是透過所愛的人那雙眼睛,看到另一個自己。愛過了,才知道自己是誰。把每一段愛情的重心,放在自己的成長上,問問自己在愛情裡學到什麼,經歷了這段感情是不是更了解自己。

 

把等待化為創造,把思念變成祝福

 

癡癡等著一個人的愛,不一定有結果。我們往往因為等待,磨損了自己,卻忘了把「等待」轉化為「創造」,創造新的自己。

 

把期望放在自己身上,充實自己、讓自己健康、做自己喜歡的事,過好自己每一個當下,和周遭的人結善緣,是自己可以掌握的。

 

日子一分一秒的過去,把每一個當下的美好,一點一滴內化為自己內在的能量。就算最後仍然等不到我們期待的愛,至少也贏得屬於自己的美好。

 

換個角度思考,如果我們不照顧好自己,就算有一天等到期盼的愛,也無法給我們所愛的人幸福啊。照顧好自己,才是最大的贏家。

與其遙想過去,陷溺回憶的悲傷,不如用祝福創造新的未來,對自己、對我們所思念的人都好。

 

思念,可以變成更積極的祝福。

 

幸福和驚喜,可以自己創造

 

母親節前幾天,我和先生忙得昏天暗地,前往嘉義演講的途中,突然想到先生那麼忙一定忘了提前訂位,趕緊打電話提醒他(果然忘了)。

 

到了母親節前夕,我在高雄上課,打電話給女兒,女兒正和爸爸聊天。我故意跟女兒說,她是在跟爸爸討論母親節會給我什麼驚喜嗎?女兒呵呵笑著說,她等一下馬上照辦。

 

明說加上暗示,母親節那天一起床,我滿心期待。沒想到,先生一起床就說要帶我去菜市場。我心想,我們家老爺子果然不是浪漫之人,母親節還要我煮飯!到了菜市場,才知道,他要帶我去菜市場的巷子裡,買幾件有印度風的衣服送給我。(果然是驚喜哪!)

 

晚上,吃母親節大餐,女兒說她參加母親節作文比賽,想要把她寫的內容告訴我。我以為女兒會說出什麼感人肺腑的故事,沒想到,女兒說,她的作文寫得很平實,說她有一位廚藝不怎麼精湛,個性很迷糊,卻努力做到完美的媽媽,雖然媽媽無法做到完美,對自己的「缺陷」卻總是笑笑就帶過!

 

我嚇了一跳,原來我在女兒心中是這個樣子?我要她舉文章中所寫的內容讓我了解一下自己。

 

女兒說,她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媽媽明明不會做布丁,卻想盡辦法照主婦聯盟月刊的食譜做各種嘗試。不管媽媽怎麼努力做,做出來的布丁永遠都有好多個洞。後來,媽媽每次做布丁之前,就笑著對她和哥哥說,她做的是「洞洞布丁」,所以會有一個又一個的小洞。

 

兒子哈哈大笑說:「媽媽不是接納自己的缺陷,根本就是隱藏錯誤嘛!」我的臉紅了,正不知如何回話時,耳邊突然聽到先生打電話給我媽媽,謝謝我媽媽生了一個女兒,帶給一家人歡笑和幸福。

 

好難忘的母親節啊,我這個不完美的媽媽,度過感動又充滿驚喜的一天。

 

或許這就是家人,即使不完美、有缺點,還是彼此相愛。節日不一定要慶祝或花錢吃大餐,但透過節日,卻讓家人在忙碌的生活,有了相聚表達感情的機會。

 

摘自 黃淑文《人生難免會有傷/方智出版社


   

淑文的新書《人生難免會有傷》在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1976
 

 

 

 



淑文親子書《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4057 

從 2008年出版最長的辭職信

  採訪雲門流浪者計劃趁著年輕去流浪

 書寫國家文藝獎得主傳記骷顱與金鎖 :魏海敏的戲與人生

   2011年,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媽媽的讀心術》

2013年,由天下雜誌出版《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2015年,由天下雜誌出版<在愛裡活著>

2016年,由圓神(方智)出版第七本書<人生難免會有傷>

和支持淑文的讀者分享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28712623&aid=9391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