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友人論學書
2012/10/27 17:52:12瀏覽362|回應0|推薦5
足下曩賜書,質之以所學何務之義;謂吾輩今日所學,上無以靖獻於國家,下無以奉養於父母,外無當於世道,內無用於人心,是則孟子所謂「餔啜」也。詩云:「訏謨定命,遠猶辰告;敬慎威儀,維民之則。」今之學古之道與文者,乃無人存乎此心,何也?

予謂時不同、世已易也。夫學者,有士大夫之學,有博士之學。蓋士大夫之學者,內潤於心,外達於世,寔內聖外王之道也;博士之學者,平章學術,博覽於文,寔格物窮理之倫也。近世科舉既絕,學術判分,則士大夫之途隔矣;今之所謂大學,已無修齊治平之旨,其上者或深造於學術,高據象牙之塔,雖終生不接於世務,無損其為博士通人;其中者擇一方寸,守一題目,經年盡日,乃有至白首不能窮者;其下者乃混同於紅塵紫陌,隨世沉浮,自此不復矣。夫古之學者以治世也,今之學者乃自絕於世,是以人亦輕之;又加之以學術分途,習文史者多不通他藝,則世人於吾輩無用於世之成見既深,其冀望亦輕,於焉吾輩之志氣乃益消磨,無有靖獻之志。鳴呼!學者之患固非一日之積也,有漸而以至矣。

夫古人治文史之學,求為經世之用,故文史之學即治人之學。孔子答仲由之問曰:「修己以安百姓。」卜商之言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此所謂士大夫之學也。後世以朱子最稱博學,其以「格物窮理」為志,雅不囿於一科一目之限,舉凡物種、天文、地質,凡今日之屬科學者,亦無不涉覽,嘗言「高山有螺蚌殼,或生石中,此石即舊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又言「月體常圓無闕,但常受日光為明。」皆時新奇之發見,可謂致廣大而盡精微,此乃朱子胸懷之廣博,吾輩不可及也。然今日之習文史者,往往稱說「國學」,其弊在畫地為牢,勢不可出;夫「國學」也者,實為時代之名詞,前無所承,後無所繼,此錢穆先生已明之。今日顯非危急存亡之秋,貿貿然以一國為一學之名,尤易溺於門戶之偏,乃至入者主之,出者奴之;猶漢宋之故事者,所在多有,非徒無益於闡揚斯文,而又害之。

然則,習文史者既已隔於士大夫之途,復不能旁通他藝,則其學何務?孔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是用於世者不必皆為士大夫明矣。蓋文史之學,即人文之學;人文之學者,即眾人之學也。眾人憂患之所生,即吾輩之所當任者。是故學古之道者,以通古人之志氣節度也,然其歸則不外乎今世眾人之事。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是亦經倫世務之方,由是博學以求之,則文政法商理農諸科,何者不可為吾輩所用哉!或曰:今既以文史為事,無可習於他術矣。應曰:昔者橫渠力務兵略,見范文正,始知為學之方,卒為理學宗;古人以舉燭之明猶未為晚,況吾輩方以弱冠之身?《荀子》云:「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又云:「真積力久則入。」願與君共勉。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25575&aid=6988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