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20 10:45:39瀏覽1133|回應4|推薦59 | |
也談朱淑真的「秋夜」──定稿 ──本文曾分次貼於「流觴亭」城市,經整理修訂轉貼回此 「夜久無眠秋氣清 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處明」 關於這首「秋夜」,個人很喜歡; 由於,在網上讀到有人根據林女士的婚姻不幸,而將它解讀為一首「閨怨」的作品;與我閱讀時的感受差距太大,因而我想也談一下我的讀後感: 首先,關於朱女士的婚姻不美滿,是事實,但是這首詩為何一定是「閨怨」呢?! 為何解讀者要強調作者當時是「怨婦」呢── 我的觀點, 由始句起,「秋氣清」並無蕭瑟之感;「夜長無眠」可否是有所期待而全無睡意,並不一定是「難眠」呀。 其次,「燭花頻剪」是古人惜物的態度,若燭火苗太大,很快就會燒完了;轉來「何當共剪西窗燭」裡,珍惜共處時光的情誼──即,火苗越小,點得越久,相處的時間也越久之意;而窗外已敲過兩更,是標示詩中的情景發生在夜已快三更之際。 其三,「 鋪床涼滿梧桐月」,作者對秋天沒有提「蕭瑟」,只說「清」與「涼」,如果對比於夏天的「溽暑」,「涼」字實在不應該是個有「怨情」的字,所以我覺得這可能只是他們要共枕席的寫法。 最後的,「月在梧桐缺處明」,這可能是我最喜歡的一句,我覺得很圓滿──我不認為網上朋友將其情景解為梧桐「隙縫」為恰當,因為,朱女士用個「缺」字,而月亮不管圓月或鉤月,正在這「缺」處,射進伊人的鋪床,怎會是沒有「完滿」的象徵意義呢── 總結──倘若前三句,如拙見所示,似並無真正的「怨情」,而最後一句確實是洋溢著美好的期盼,整句詩怎能說是怨婦的作品? 因此,我不認為該詩是一位怨婦的怨詩;或者那應該是他們婚姻出現問題以前的作品,因而還充滿著對於彼此相處的美好期盼。 最最後,試將該詩,意釋如下: 夜已深了,沒有睡意的我,感受著秋夜的清涼, 打更人敲擊兩更之聲已過,我仍照顧著我們的燭火; 好涼的床舖,是由於那高大的梧桐,還是今晚的月色, 呵,如此的梧桐和月色,是這般完美地搭配著。〈註〉 註 我真的見過高大的法國梧桐,在我曾家居的花園新城後山── 它粗曠但不失溫文的掌狀大葉,泛白圓渾的巨幹;在如水的月色裡,是那樣的沉穩、厚實、堅定‧‧‧ 這樣的梧桐,能與明月相對,對我而言,已有難以言喻的引力; 更何況竟是「月在梧桐缺處」「明」,真是不能不讓人沉醉再三啊;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